与吴京相比 李连杰出生过早
时间:2022-07-1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1.
李正东和吴是北京西城区人。他们先后进入什刹海体校和北京武术队,接受名师吴斌的严格训练。他们各自拿了很多全国武术冠军,当然也挽回了旧伤。
他们在武术队的时候,都演过电影。不同的是,李正东的第一部戏大获成功,从此成为一代银幕传奇3354。没错,李正东就是李连杰的真名。他演的电影叫《少林寺》 (1982)。
弟弟吴京也受到了《少林寺》导演张鑫炎的喜欢,但实名主演的《功夫小子闯情关》 (1996)的票房口碑却不尽如人意。只能说是当时众多“香港武侠片”中的一部,一般般的一部。
没有李连杰帅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真正的重点是,吴京比李连杰小11岁,演技晚了14年,这让他刚好错过了功夫电影的好年华。1995年后,由于台湾省市的萎缩、港资的撤离和全球盗版的猖獗,曾经辉煌一时的香港电影无可挽回地进入了低谷。就连如日中天的成龙、李连杰、周润发,电影产量和质量也逐渐下滑,不得不计划转战好莱坞。
所以,虽然你是李连杰“钦点”的接班人,但《功夫小子》之后,吴京已经八年没有演过电影了。他成为了一名努力的电视演员,在各种武打、功夫剧中打拼,始终摆脱不了“功夫小子”的形象。
通过《太极宗师》1《小李飞刀》等等,吴京也获得了家喻户晓的知名度,但是他的成就和师兄李连杰、成龙、李小龙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要知道,那时候“香港影星”和“内地电视演员”的差距是巨大的,相当于运动队里全国冠军和奥运冠军的区别。
2.
直到2003年后中国电影市场逐渐复苏,吴京才重启大银幕生涯,但尴尬的是,适合他的功夫片还是以香港为基地。于是,他像当年的李连杰一样,去了边陲之南,签了经纪合同,从头再来。
然而,香港已不再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东方好莱坞”。少了戏,少了钱,少了机会。即使在被动作片迷奉为经典的《杀破狼》中,无论他的技术有多好,吴京的出场时间毕竟只有几分钟。更何况,即便是这部剧的主角,被港电影圈培养出来的甄子丹,也从未成为巨星。
“生不逢时”是摆在甄子丹、赵文卓、安志杰和吴京面前最激烈、最难缠的对手。然而,吴京可能是他们中最沮丧的一个:他起步较晚,由于他的形象和气质,他很难得到一个主演的角色。此时面对媒体,他既坦诚又无奈,坦言“可惜没人找我”。看来,他的电影之旅很可能会走上熊欣欣和余荣光的老路,一万年配角,一万年反目。
但他真的想成为第一英雄,出演时尚动作片,真正成为新的李连杰。他强烈的野心和危机感使他试图通过自导自演来实现突破。而08年的《狼牙》,虽然有了一些新的含义,但整体上并没有脱离港式警匪片的老套路,最后也难逃票房不佳、差评连连的结局。
3.
生活的微妙之处在于,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但同时“没有两片雪花是一样的”。
1986年,李连杰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任导演,炮制了一部名为《无敌小子》的民国剧(港版名为《中华英雄》)。影片中,他饰演一名老兵,抗战胜利后来到青岛,才发现美国大兵嚣张跋扈,无法无天。最终单枪匹马,严厉制裁了洋鬼子。相对于当时的主流武侠片,《无敌》是独一无二的大制作。它始于中日两军用坦克、大炮、重机枪等热武器的大对抗。
这样的人物设定和剧情走向是不是和后来的《战狼》很像?但是《无敌小子》比较粗糙老套,加了一些三级段子很别扭,在mainland China和港台没有得到很好的反响。可以说是李连杰电影人生的第一道坎。之后,他去了加州,开了一所武术学校教拳击。直到90年代初,徐克找上门来,才被劝回香港,携手共创“男子汉大丈夫,应该自强不息”的辉煌。当然,也必须承认,在经历失败之后,他在春秋时期数次蛰伏。难道不是李连杰登上龙王座,功夫皇帝的必经程序吗?
也遭遇了导演处女作的惨败,吴京也进入了休整期。但是,和他师兄不同的是,他并没有放弃导管。而是去南京军区特种部队体验了很久,然后全面实验了《我是特种兵》这部剧。2015年,由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军事动作片《战狼》问世。在《速度与激情7》大热时期,他抢到了超过5亿的票房,神奇地成为影坛的一匹黑马。《战狼》前期宣传阶段,吴京也曾感叹,“成龙有《警察故事》,李连杰有《黄飞鸿》。来找我吧,没有杰作。”
再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这部“吴京代表作”的续集,在2017年的夏天引燃了全民热情,票房一路飙升到40亿,刷新了中国电影的卖座纪录。不用再提什么“李连杰接班人”了,属于吴京的时代到了。
4.
《战狼2》成为历史票房冠军,还另有一层意义。此前,最卖座的三部国产电影,分别是《美人鱼》(33亿,导演周星驰)、《捉妖记》(24亿,导演许诚毅)和《功夫瑜伽》(17亿,导演唐季礼)。
——是的,三部都是香港导演执导、充满港片风味的合拍片。无可非议,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香港,代表着中文流行文化的先进生产力。金庸小说、TVB剧集、“双周一成”的电影、四大天王的情歌,绝对是几代华人的集体记忆。这其中,集文学、音乐、表演于一体的电影,更是香港最成功的地方特产。而内地的电影业,在1980年代和2000年代达到两次高潮,有一大半的功劳,要记在北上传功的香港影人身上。尤其是那部空前绝后、观影人次高达5亿的《少林寺》(笔者注:这一数据仍然遥遥领先于《战狼2》),香港班底、大陆演员、古代题材、行销世界,就此奠定了此后30年华语功夫片的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