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羞耻游戏
时间:2022-07-1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编剧史航告诉我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它最初来自美国。这个游戏叫“读书的耻辱”。游戏很简单:朋友聚在一起,轮流告白一本你应该读过却没读过的经典书籍。你说你没看过莎士比亚,我比你差,我连《圣经》都没看过;我说金牧师《我有一个梦想》。我还没听完。不要紧张。他穿着西装,知识渊博到连《独立宣言》都背不出来。
大家轮番告白,高潮迭起,往往还有各种惊人的发现,让人拍着大腿指着对方笑:“你平时看你浓眉,原来这是一个德行。”大家告白一轮,相视一笑,气氛异常融洽。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心理游戏。在正常的社交活动中,一个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更容易得到大家的尊重,而读书少则是一个负面属性。这个怎么判断?每个人脑子里都藏着一份书单。他可能没有全部读完,但他一定不承认。没有人愿意被当面告知,“哦,你怎么连这本书都没看过”。于是,为了不暴露自己读书少,大家都会很努力地装腔作势,听到有人提到某本书就点头:“嗯,这本书不错。”我实际上没见过。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压力也就悄悄积累了。
而这个游戏反其道而行之,让所有人暴露自己的丑陋和缺点。要知道,一件很丑的事,如果一个人做了,就是一件很丑的事,大家都做了,那就没那么尴尬了。这个游戏的原理就是迎合参与者的从众心理,让他们的耻辱与在场的每一个人分享。每个人都轮番挑战既定的社会习惯,意味着每个人都摘下了自己的面具,压力自然会得到释放。
这个游戏在中国玩比在美国玩更有趣。因为中国有几千年的读书传统,读书一直被视为一种与生俱来的义务,一种传统。中国有太多著名的“不该读”了。小时候要背《三字经》1030101010101《百家姓》。再大一点,《千字文》至少要背三分之一;大一点的话《唐诗三百首》 《论语》就得通读了吧?有二司马,三曹,七建安子,唐宋八大家,百家争鸣,都略有涉及,不是吗?儒家经典、道家神仙书、佛经就更不用说了……逛逛书店,就能找到《你不得不读的100部中国经典》、《中国人必读的10部世界名著》等系列书籍。读者还是吃这一套,一箱一箱往家里搬,一脸焦虑,好像少读书会被社会淘汰。
在“必读”的压力下,玩弄读书的羞耻感,让挑战禁忌的快感特别强烈,释放的压力特别大。我在不同的朋友圈实验过几次,效果特别好。刚开始大家还有点扭来扭去,我只好开始了。我会诚实地告诉他们,我很少看俄罗斯作家的作品,不是因为写得不好,而是因为写得不对。我没看过03010,《老子》只翻了封面,《安娜卡列尼娜》看了一个书名就掉了。国学经典中,《复活》因为不认识很多字,所以没有通读过;我没有研究过楚辞,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我没有背过汉赋,因为我认识的字不多;就算是《卡拉马佐夫兄弟》对我来说也不算太难背。写东西要用的时候,还得靠百度和谷歌查。
我老板一开口,其他人明显松了一口气,争先恐后地深挖自己的思想根源。最终,刹车停不下来。这些家伙与其说是在忏悔,不如说是在发泄,仿佛要把那些“必读之书”平时憋在胸口的鸟气一次性发泄个够。
宣传自己读过什么书是好事。但是,偶尔试着承认自己没读过什么书也不一定是坏事,可以有效缓解焦虑,拉近朋友之间的关系。最后,请允许我引用李小龙先生的一句经典台词作为这个游戏的注脚:“我学的很少,所以不要骗我。”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