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给孩子讲历史故事
时间:2022-07-1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央视的主播张泉灵在微博上说过这样的话:“给我儿子讲三国故事,讲砍头阎良,惩罚文丑的那段。儿子,颜良和文丑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儿子又问,曹操杀了吕伯奢之后,他就成了坏人,对吗?我回答,是的。于是儿子的终极问题出现了——关羽。为什么一个好人会帮助一个坏人去杀一个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坏人的人?”网友在跟帖中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不一,由此引出另一个话题,——。应该如何给孩子讲历史?
这不是一项容易的任务。历史本身就很厚重,很有质感,也很复杂。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是无法体会到其中的细微之处的。孩子思维简单,习惯用好人/坏人做简单的善恶二元分类,非黑即白,从而了解历史。自然,他们充满了疑惑。
我小时候也做过类似的事情。中国古代史课上,老师讲大泽乡起义,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历史意义重大,后来被秦朝镇压了。我举手问:“造反的农民都是好人。他们为什么失败了?”那时候看的是动画片,漫画书和一些主旋律影视剧。最后正义取得了胜利,所以我觉得大泽乡起义应该会有一个辉煌的结局。它会失败是不可思议的。
听到这个问题,老师有点无语。最后他给出了答案:“好人不一定胜利,坏人不一定失败。一个好人失败了,但他可以为其他好人树立榜样。”虽然当时没看懂,但我觉得就孩子能看懂的来说,这是最好的答案了。
孩子的认知偏离真实历史是正常的。比如孔融,小时候大家都听说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孔融一直给我的印象是一个温柔、谦和、善良的大叔。后来看了史书,才知道这哥们其实是个苦命酒鬼的主儿。电影《关云长》中,姜文饰演的曹操有一句台词:“孔融,男子汉大丈夫,坚决不让梨和酒。”小时候,父母给我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时,总会加上一句:“你要学习孔融的谦虚精神。”你说万一孩子真的读了史书上的孔融,学了他的道,你能怎么办?
其实我有一个极端的看法。没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不同于历史观和价值观,价值观是可以言传身教的,但历史观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让一个孩子“树立”历史观,就像在高速上骑自行车一样荒谬。给孩子讲历史最重要的不是对错,而是好玩,不要掺杂太多说教。简单讲故事就够了。——讲有趣的故事,他们会感兴趣;感兴趣,就会主动去了解;知道的多了,自然会形成自己的历史观;确立历史观之后再去明辨是非,为时未晚。
当然,还有一种更简单的方式去面对别人的孩子。比如,对于文章开头提到的问题,你可以把孩子叫到身边,语重心长地说:“要弄清楚这个问题,你得从曹操和燕国以及文老大袁绍的关系说起。要说清楚曹和袁之间的渊源,首先要说董卓——董卓为什么要去北京?我们还得谈谈党顾的祸害和西北军阀与羌人关系的演变……”此时,孩子大多不耐烦了,就这么走了,你也就放心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