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损失之谜
时间:2022-07-1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统计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货币发行量已经占到全球货币发行量的一半。那么,中国为什么要发这么多钱呢?为什么中国的货币发行没有造成大的通货膨胀?中国的货币发行后去了哪里?有哪些隐患?
1.货币是如何创造的?
货币是如何创造的?M0、M1和M2是什么?为什么中国的货币发行这么多?有哪些隐患?
说到钱,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印钞厂印出来的那部分。其实只能叫高能钱,经济学上叫M0。但是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的货币应该不止这些。当你有现金的时候,你会把一部分作为活期存款存在银行,随时可以支取。这种活期存款其实和现金区别不大,也可以称之为货币。在经济学中,现金加活期存款被称为M1。
你可能会问,仅仅是存进银行,M1和M0在数量上有区别吗?答案是有很大区别。M1通常比M0高几倍。很奇怪,仅仅是把一部分现金存银行作为活期储蓄,钱怎么可能增值几倍?这就是银行的货币创造功能。
假设全国人民都把100亿元现金存进银行作为活期储蓄,那么银行就不需要把100亿元都准备好让你支取。因为在全国平均水平上,不可能所有人都同时来银行提取存款。所以在这100亿元的储蓄中,银行可能只需要预留其中的10%,也就是10亿元,另外90亿元,银行可以继续放贷。90亿贷款到了别人手里,这些人拿不到全部,就把钱存银行当储蓄。
到这个时候,货币实际上已经部分被创造出来了。
M1=100 90=190亿元。
M1已经远远超过了M0。
这还不是全部。90亿存款进入银行,银行不需要做好让你支取的准备。银行只需要预留其中的10%,即9亿元,剩下的81亿元就可以贷出去了。如此循环往复,你可以看到最后一个M1相当惊人。
M1=100 90 81 72.9 ……=1000(亿元)
当然,实际过程比这复杂。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数据很重要,就是上面提到的存款准备金率:10%。稍微懂点数学的人都能看出来,这个数据的大小直接决定了M1是M0的多少倍。如果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就会创造更多的货币。
以上是M1的创建过程,而M2指的是在M1的基础上增加定期储蓄。所以M2的数量更大,但创造过程是相似的。无论是M2、M1还是M0,它们只是流动性不同。M0是现金,具有最大的流动性。M1是在M0基础上增加的活期储蓄,几乎可以随时支取,流动性略低于M0。M2是在流动性最差的M1的基础上增加定期储蓄的。但从货币的定义来看,在宏观经济学中都叫货币是有道理的。
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有创造货币的功能,最核心的基础是银行不用准备所有的存款让你去提取。如果有一天大家同时来银行提取存款,也就是出现挤兑的时候,整个银行体系就会崩溃,整个货币创造功能就会完全紊乱。因此,当发行国家垄断货币时,基于国家的银行信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人们对银行信用产生怀疑,这将是一个国家的灾难。
第二,政府垄断货币发行权。
纸币是一种基于国家信用的货币。如果脱离了国家信用,就是一张废纸。对于国家来说,纸币就像一张空头支票。这个国家不需要任何抵押品,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自从纸币问世以来,政府的日子好过了。首先,它不用担心自己的债务。如果它负债,它只需要多印一些钱。其次,国内印钞会导致本币贬值,刺激国内出口,增加国内就业。最后,印钞是政府从民间掠夺财富的过程,而且这种掠夺还是非常隐秘的。在印钱的过程中,整体财富增加了,但通货膨胀的压力也增加了。而且新印的钱主要进了政府的口袋,一部分进了民间,是对私人财富的一种掠夺。普通人往往有一种错觉,认为自己的钱和财富增加了,反而为印钞票鼓掌。
由此可见,当纸币成为货币时,货币发行权就成为政府的最高权力。任何问题都可以通过印钞来解决,无论是腐败浪费、银行不良贷款、地方政府债务、养老金黑洞等等。一切的最终解决方案就是印钞票。印钞票给了一个国家很强的免疫力,其他经济问题就像小感冒一样。
所有政府都希望行使这一最高权力。无论欧美还是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无处不在,谁都不想输给谁。只是谁也没想到,这场较量的赢家是中国。这两年,中国的货币发行量甚至超过了全球的一半。
第三,政府控制货币发行权,使中国成为印钞冠军。
大家都很迷茫。说到GDP,我们是赶不上美国和欧盟的。我们的印刷速度怎么会远远落后于他们?
这里有一个
关键的地方。其实外国的政府也特别想使劲印钞,但他们的政府有这个权力吗?在美国,货币发行权控制在国会手上,想印钞需得通过国会同意。而咱们中国呢?我国的货币发行权牢牢控制在政府手上,政府想印多少就印多少,这就是我国印钞速度为何成为世界冠军的最关键所在(部分原因是为了保护出口,被动印钞来平抑人民币汇率)。
四、房地产投资延迟通胀爆发
按常理来说,大幅度印钞最大的顾忌就是会产生通货膨胀。最近世界范围内大幅度的量化宽松,产生通胀的压力越来越大。中国是印钞冠军,为什么没看到中国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