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骂赵攀高 迪奥舔中国流量
时间:2022-07-1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
自从赵成为迪奥在中国的品牌大使的消息传出后,就成了一件充满争议甚至批评的事情。以至于迪奥首席执行官西德尼托莱达诺(Sidney Toledano)在最近的活动结束后接受采访时,对其新品牌形象代言人引起的争议作出了强硬回应,称他不同意所表达的一些观点,并透露迪奥在任命其品牌形象大使后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虽然迪奥不是一个青年品牌,但我们希望年轻人会对迪奥产生渴望。”
先说个题外话。
2015年,当时中国一线时尚杂志《时尚Cosmo》做了一个专题,采访对象是TFboys。编辑的计划是放6页。主编看完后问,他们是谁?
在编辑们没完没了的解释之后,主编还是扼杀了这个话题,理由是采访对象与读者导向不符。
最后在发行部的沟通下,主编让步,可以放两页。
但就这两页内容,杂志网上预售不到两个小时就卖出了1.6万份之多。这大大超出了主编,甚至所有人的估计。这也成为了小鲜肉横扫所有时尚杂志的开始。最后,即使是《时尚芭莎》这种冷冰冰的杂志也不得不屈尊俯就,因为任何用他们做封面的杂志都会有创纪录的销量数字。
2016年,TFboys解锁《时尚Cosmo》杂志封面。2016年,TFboys解锁《时尚Cosmo》杂志封面
当时我们和几个编辑开会讨论这种现象,大家都很无奈:杂志已经站在悬崖边上,没有一根稻草可以幸免。
尽管如此,我们心里都清楚,这样的行为无异于饮鸩止渴。
是的,在那个年代,“小鲜肉”给杂志带来了巨大的繁荣,就像吗啡给身患绝症的身体带来了一丝曙光。虽然是欣喜的一刻,但大家都知道——离死不远了。
这是令人遗憾和同情的,就像一个垂死的病人向你呼唤吗啡时,你不会看任何医生的医嘱,只会一个接一个地给他。这个时候,没有人会有负罪感,甚至认为是同情心。
第二,
回到赵和迪奥。敲黑板,关注——“虽然迪奥不是针对青少年的品牌,但是我们希望年轻人对迪奥产生一种渴望。”
去年他们用的是粉丝8000多万的,今年是粉丝5500万的赵,而且他们的粉丝都是所谓的“千禧一代”,正好对应了CEO所说的“年轻人”。
乍一看,似乎没什么毛病。但仔细想想,问题出在——迪奥身上。为什么要迎合“年轻人”?
查看迪奥的表现:
今年上半年,迪奥时装部销售额同比激增17.2%,至10.47亿欧元,净利润则激增58%,至1.17亿欧元。LVMH集团在第三季度财报中强调,今年以65亿美元收购的迪奥时装部门为销售额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迪奥录得12%的有机增长。该集团预计,2020年迪奥时装销售额将扩大至30亿欧元。
多么繁荣的景象啊!
但对于了解迪奥历史和品牌的人来说,迪奥最近两年的时尚风格选择和宣传策略所带来的惊喜和不屑,远远大于其营收增长所带来的说服力。
迪奥!但曾被《Vogue》杂志评价为“毕达哥拉斯之后最美的三角”,被评为世界四大时装屋顶级时尚服装品牌之一.是优雅、华丽的代名词,与“年轻人”无关?用赵做品牌大使…你终于找到“帕瓦罗蒂之后最美的圈”了吗?
萨金特礼服,1949年秋季。照片由欧文布卢门菲尔德萨金特礼服,1949年秋季。欧文布卢门菲尔德摄
第三,
也许这个时候会有人说我偏心固执。迪奥为什么吸引不了年轻人?
所以,当然没问题。但我想说的是,当迪奥品牌健康,营收强劲的时候,赵对于迪奥就像吗啡一样。“吗啡”用在生病的人身上,可以算是良药,但用在健康的人身上,就是犯罪了。如果健康人自己也想用,那就是吸毒,堕落。
品牌的意义不仅仅是价值和营收,还有背后更珍贵的文化和价值观,是审美,是态度,是气质。这是坚持和磨炼的总和,几十年都得不到。但是,如果只是为了华丽的报表而反方向改变品牌,那就不是创新,而是阿谀奉承、拍马屁、巴结奉承。
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中,最有价值的不是华丽的语句,而是在纷繁复杂中知道自己要坚持什么。显然,迪奥这两年有点失落,甚至有点沾沾自喜。毕竟不断上涨的收入总是让人念念不忘。就像打了“吗啡”后的快乐,像仙女一样。但是这种事情就跟吸毒一样。一旦上瘾,没有最低,只有更低。
四,
所谓的坚持和坚持,当然不是简单的复制和因循守旧。
迪奥前设计总监约翰加利亚诺被公认为迪奥最具颠覆性和开拓性的接班人。
约翰加利亚诺和他的迪奥女郎约翰加利亚诺和他的迪奥女郎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