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 爸爸妈妈没有那么多时间陪你
时间:2022-07-1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
盯着视频里的演示,我还是有点迷茫。节拍太快,我跟不上,能感觉到我的动作很搞笑。儿子在一旁问我:“你是先抬左腿还是右腿?”心里有一团火,却不能拥有。我只能板着脸回答儿子。"等一下,让我再看一看。"
儿子刚上一年级,学校布置作业让他学广播体操。有视频。家长需要陪同孩子根据视频动作进行学习。那几天爱人出差,教儿子广播体操的任务就落到了我头上。视频看了好几遍,对于我这种缺乏运动细胞,身体协调性差的人来说,真的很难。我真的分不清该伸哪只胳膊,抬哪条腿,先转哪条路。连续两个晚上,基本上都是儿子按照视频自己练,我在旁边守着。但他还是学不了几节课,又担心老师的考试,情绪很低落。
我不是一个溺爱孩子的父亲,但是看到他因为学不到广播体操而情绪激动,压力大,我还是有点心疼。我只能安慰儿子,“你能学多少就学多少,以后学校老师教你。”其实我也担心如果他学不会这些动作,会拖班后腿,挫伤自尊。暗地里,他也提醒小饭桌的老师们,如果高年级的小朋友在练广播体操,一定要带上我的宝宝。
当我不能教我的孩子广播体操时,我并不感到沮丧。反而觉得有点不平:这本来应该是学校学习的内容。父母为什么要陪我实习教学?
我跟同事抱怨过,但他们劝我换个角度考虑:
“可能学校没有太多时间教孩子这个内容,教家长这个内容,也给家长提供了一个和孩子互动的内容。现在你总觉得这是浪费你的时间。也许当你的孩子长大了,当你老了,记得这些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哦,我还真没从这个角度考虑过。我在想,如果我以亲子互动的态度陪孩子练习广播体操,而不是完成学业,我的“动作状态”会不会更好?
我不敢说一个明确的答案。朋友的孩子上初中了。开学时,老师让孩子们为班级设计班徽。很多家长觉得孩子设计的LOGO太幼稚,干脆全家上阵,甚至找设计公司帮忙。耐人寻味的是,那些带有明显成人色彩的作品,往往会受到老师的好评。
当我的朋友转述这些事情时,我有些不屑于这些赞美。这显然是自欺欺人。那一刻,我在想,我会不会试着用“亲子活动”的心态去接近这个任务?不能。我内心的亲子活动是通过互动来实现情感交流。情感交流不一定要衡量和比较。但是,即使是抱着“亲子活动”的心态完成了学校布置的任务,最终还是会受到别人的评判,虽然客观上会增进你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第二,
母亲比父亲更愿意接受这些任务吗?在绝大多数的中国家庭中,妈妈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孩子的成长教育上。正因为如此,在家校互动的新闻中,母亲是绝对的主角。有意思的是,对于学校布置的任务和配合学校的工作,有的妈妈也是乐此不疲,有“烂嘴”的网友甚至把这部分妈妈称为“戏剧大师”;有些母亲为此备受折磨。光是检查作业,他们就在社交媒体上放了一个又一个“娱乐大片”。
咆哮着“有什么关系?”可能会继续咆哮,但她的镜头恐怕已经被另一位母亲抢走了:这位母亲要检查儿子读课文的情况并签字。儿子大声朗读,秋天来了,花儿都挂了.母亲惊呆了,急忙问,开的是什么花?儿子,耳语,挂花。妈妈开始吼狮子挂花?挂花?挂在哪里?儿子虚弱地回答,挂在树上.
“情节”是不是虚构的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见证陪孩子做作业的妈妈们有多崩溃,这已经足够精彩了。新闻上说,一旦作业时间到了,原本乖巧的好孩子就会变成“熊孩子”,有100种方法让妈妈抓狂。难怪有人开玩笑说,当代女性快速老龄化的真正罪魁祸首是陪宝宝做作业。
按说,妈妈们更应该重视和孩子在一起的亲子时光。辅导孩子的作业,帮助老师监督检查作业的完成情况,显然是在促进孩子的成长。他们为什么要反抗甚至崩溃?今天一大早刷朋友圈,被《陪娃写作业?算了吧,想来想去还是命更重要》的文章刷屏了。几乎每天晚上,家里有孩子的父母都在进行一场耗尽精力的“大战”。偶尔打开窗户透透气,却听到隔壁在声嘶力竭地吼作业。
那些屏幕的“崩溃”可能被夸大了。除了不可思议的作业,比如
写一首校歌歌词、模仿《静夜思》写一首关于中秋的诗但其中不要出现“中秋”二字等奇葩“题型”,基本的课堂所学如果让家长配合检查我并不抗拒。在网络上掀起的“陪娃写作业等于要命”的娱乐大潮中,“花钱请人给娃辅导作业,换来家庭宁静和谐幸福”的段子也此起彼伏,但终归是段子,社会辅导机构可以帮助孩子校验对错,但对更多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写作业的好习惯还是要靠家长培养。
家长们一肚子牢骚,老师容易吗?家长要面对的只是一两个孩子,而老师要面对的却是几十个孩子。
同样是我那位孩子刚上初中的朋友,十一长假期间一起自驾旅游,每天晚上孩子都要抽出一两个小时写作业,写完作业她要检查签字,然后再把作业完成情况反馈到班级群,老师还要根据家长的反馈再一一回应,甚至做具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