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马车夫
时间:2022-07-1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去年,我去佛罗伦萨观光。在圣母院和百花大教堂前,一位同行的女士突然惊呼道:“你看,那个马车的司机真帅!”马车夫三十多岁。他把车停在街上,取下草料袋,松松地挂在马脖子上。马低头吃草料,而他坐在车座上,拿出平板电脑上网。也许他想看新闻,或者他急于看完任何文章。总之,人和马目前都需要补充点什么。我悄悄地拍了这张照片。后来,我经常看着这张照片,想知道:那个马车夫,当他驾着他的马车穿过阿诺河上的老桥时,有没有一个像比阿特丽斯这样的女孩看他一眼?但丁和米开朗基罗走在路上的时候,他会轻声哼什么曲子?开车的时候,他的心会在那个时代吗?
那个免费的马车夫让我做白日梦。
有个老师给我看了一篇某市的高考模拟作文,也是讲一个马车夫的故事。标题是这样的: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晏子是齐国的象征。一次外出,他的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看见丈夫头上顶着一把巨大的伞,鞭打着四匹马,十分得意。当司机回家时,他的妻子要求离开。丈夫问她为什么,妻子说:“晏子身高不足六尺,是齐国国号,以诸侯闻名。我今天看见他出门了,沉思着,脸色苍白。而你八英尺高,当司机,却趾高气扬,心满意足,所以我要走了。”从那以后,她的丈夫改变了他的方式。晏子很惊讶,问他:司机如实回答,晏子推荐他成为一名医生。
我觉得这个题目不一定难写。问:关于审题思路有什么规律吗?是的,大部分老师认为文章的思想“应该符合主流价值观”。现在我很迷茫。最怕的就是不明就里或者指鹿为马的“主流”。作文考试是考察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考生能有自由思维和创造精神,表达合理,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就很好了。但如果有固定的规则或者不为人知的“潜规则”,对于善于思考的学生来说就有麻烦了。
比如,我首先想到的是,那些有个人意愿和兴趣,不愿意当官的同学,可能会把这个素材当成一个平庸的励志故事,对司机妻子鄙视司机职业,希望丈夫控制表达的“荣辱观”嗤之以鼻;他大概不一定认同“韬光养晦”、“谦虚谨慎”、“从善如流,学而能改”的习惯性想法,而是想表达一些个人观点。这正是中国教育所期待的。这类学生思考比较深入,如果能严谨地表达自己,应该会得到更高的分数。
我的同事说你的观点会伤害学生。这一次你要统一标注卷子,以防万一,体现“核心价值观”。怎么敢提倡“自圆其说”?如果你的意见写成“做一个自由快乐的马车夫”,很难通过,最高38分(满分70分);所以一般考生只能“顺着杆子往上爬”。我问有没有什么具体的立意规则,据说一个都没有,但是大部分阅卷老师都有意识的知道这种方式,好像是约定俗成的。
我不生气,我看够了,但还是要说不同意见。司马迁老师怎么想与我无关,因为没有论证。这马车夫的老婆还不够俗吗?她以离婚相威胁,逼迫一个自由人谨小慎微,不就是一个害人精吗?我甚至觉得,马车夫可能还有些与生俱来的“人”的本能,比国家高也不显不忠。他是“司马”但心不“动”。他不以开车为基业,一心一意做好本职工作。他是一个先进工作者,更确切地说,是一个快乐的马车夫。一个马车夫能舒服愉快地开着车,说明当时的社会风气还没那么差,等级观念还没那么强。但是,他的妻子很奴性,认为晏子身材矮小却风度翩翩,像个核心人物,而他的丈夫则卑微庸俗,面部表情也不对。丈夫因为开车不丢人就离婚,符合「主流价值观」吗?可惜马车夫顺从了,他开始“摆正自己的位置”,努力做到谦恭有礼,说不定还能察言观色,不然,他干嘛当医生?材料上说“司机如实回答”,很可疑。晏子推荐马车夫当医生,因为他有这样一个爱讲等级和阶级的妻子?根据什么原则?如果齐国有一个平庸的大夫,你总不能说“但他有一个聪明的妻子”吧?虽然今天有各种考察提拔干部的搞笑故事,表里都可以观察,但既然是2000多年前用来考中学生的,就应该允许质疑。
春秋时代的社会价值观未必是“主流”或“核心”。比如《庄子养生主》里的厨子,按照一个君子的标准,用刀屠宰,可能便宜,也可能上不了台面,否则就没有“君子远厨”了。但厨师自得,不以为耻,技艺精湛,引人入胜,符合道;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
他的自信,完成了他的解牛交响乐之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这和晏子车夫的意气扬扬不相伯仲,然则一个名垂后世,一个遭老婆否决,2000多年后也只能“最高38分”。放在一起考量,会不会把中学生的“三观”搞乱?
我不明白那个马车夫何以不能得意,他只要尽职尽责,驾驭技术高超,遵守交规,从不酒驾,不以势凌人,欺压民众,没有利用给领导驾车而谋私,不拿捏领导隐私以升官发财,就是个优秀的马车夫。
我看周围,路口那个打烧饼的汉子,夫妻店,开了二十几年了,仍然做烧饼,小本经营,得过且过,两个人都胖了;还有个理发匠,原先租了路边一间小屋,剃个头收3元钱,二十几年了,换了个大房子,仍然忙他的“顶上功夫”,老婆打下手,两个人有说有笑。我就想,为什么“人们到处生活”,就是因为人心思安,只要没有人扰乱他们,让他们自由地劳动,居家度日,这就是他们的梦想。如果他们的老婆因为丈夫在穿制服的城管面前趾高气扬就闹着要离婚,逼老公低眉顺眼做良民,或是也去弄套制服穿穿,这个社会很难和谐稳定。比如,他本来是个扳道工或养路工,干得很开心,也省心,让车辆平安通行,回回走对路,而老婆非要他“有上进心”,当铁路局局长或交通局局长,他力不能及,结果“放松了学习”,“法治观念不强”,又“没有人监督”,结果走上了犯罪道路……教训啊!这时,就不谈人往高处走,只“悔教夫婿觅封侯”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未必不是好士兵,而一心想当城管的小贩很难成为优秀小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