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的王永青:你一离开 台北就空了
时间:2022-07-1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王永青去世后,台塑目前的“七人决策小组”已经没有独立人物担任精神领袖。这也使得台塑未来的投资,尤其是宁波乙烯项目的命运难以预料。
“我觉得很难过。他的一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艰难、困苦、优秀、卓越。”台湾省鸿海集团掌门人郭台铭听到王永青去世的消息时先是愣了一下,然后用这句话表达了对这位“台湾省产业之父”的评价。
台塑集团创始人王永青生于1917年,2008年10月15日在美国逝世。他的一生跨越了近一个世纪,其间见证了从日据时代到国民党统治台湾省的两岸和解的历史局面。
"他的一生是台湾省经济的缩影."王永青传记作者、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经济学副教授黄德海告诉记者,王永青整合了台湾省石化产业上下游链条,发展到电子材料、汽车、钢铁等多个产业。
作为被誉为“管理之神”的著名企业家,王永青也探索出了一条民营企业国际化扩张的道路。1980年,王永青开始投资美国的石化工业,现在它的工业已经非常庞大。得克萨斯州卡洪县将每年的8月15日定为“王永青日”。
作为一个商人,他有哈默的灵巧和拓荒者的勇气,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自由漫游。90年代以来,在中国不利的国际环境下,他果断决定接触大陆,抛出重量级的“海沧计划”。此外,他还投资了以越南为中心的东南亚。
根据目前媒体的乐观估计,在后王永青时代,台塑关系企业将在生前成立的“七人决策小组”的管理下稳步发展。然而,一些熟悉王永青家族的人认为,王家第二代之间的关系很复杂。之所以成立七人小组,也说明二代中没有独立的人物来领导台塑。
作为台塑的精神领袖,王永青的离去会对台塑王国在台湾省岛、美国和中国大陆的投资项目产生什么影响?根据对台塑宁波项目的长期观察,记者认为宁波乙烯项目的未来仍难以预测。
的确,作为一个毕生致力于塑造一个行业的企业家,王永青的离开会留下一段时间的空白。无论是他的家人,还是很多以石化为中心的行业的人,都需要时间来重新适应后王永青时代的到来。
操作圣经
“王永青虽然小学毕业,但字写得挺精致,书法很好。”
“另外,我很佩服他每天坚持跑5000米。普通人谁能坚持几十年?”
黄德海从这样的细节开始谈他对王永青的看法。
王永青,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祖籍福建省安溪县。王永青15岁时辍学去当学徒。16岁用父亲借的200块钱开了一家米店,靠努力站稳了脚跟。后来经营碾米厂、砖瓦厂、木材店、PVC塑料粉生产等。并于1954年集资成立台塑公司。
台塑公司的成立反映了王永青非凡的决心。50年代初,台湾省急需发展纺织、水泥、塑料等工业。当时台湾省化工行业的企业家认为台湾省的塑料产品无论如何都无法与日本产品竞争,不愿意投资台湾省的塑料行业。经过仔细考察,王永青认为这个行业在台湾有市场前景,于是大胆投资。
从1954年到现在,王永青创办台塑集团已经54年了,去年总产值5000亿人民币,占台湾省GNP的14%。现在台塑集团有一个巨大的
1968年,王永青成立了综合管理办公室,以及后来的经理办公室。”他亲自进行了午餐简报,讨论企业面临的问题。其他公司也是这样做的,但像他这样的,一周要做几次,甚至一天一次,有时甚至周日也要做。坚持30年不容易。”黄德海说。
他说话很霸道。比如他跟我说,只要他能守规矩,能做事,就是理性管理,没有东方或西方的管理。
“我把写好的书给他看的时候,他第一句话就是一本书要多少钱,大陆读者能不能买得起,习惯性地关注成本。我注意到他倒咖啡的时候,奶精倒得很干净,咖啡就会流出来。”黄德海说自己很节俭,但绝对不小气。他会做任何他认为有意义的慈善和回馈社会的事情。
“汶川地震时,我正在采访台北王永青办事处隔壁的基金会。他当天就宣布捐款一亿,比mainland China很多企业家都强。”
黄德海告诉记者,王永在在美国拥有庞大的产业,美国得克萨斯州卡洪县将每年的8月15日称为“王永青日”。王永青在福建漳州有一家发电厂。在此之前,台湾省不允许在大陆建电厂。一开始,电厂是亏损的。李登辉得意地说,即使王永青赔钱,你还是要投资大陆。但没多久大陆缺电,漳州电厂又活了起来。
来了,而且为福建的供电做了很大贡献。“电厂恰逢其时体现了王永庆具有前瞻的眼光,别人看不到的,他看到了。”
“王永庆的前半生事业重心在台湾,后半生在大陆。他的历史几乎就是整个台湾经济的缩影。他几乎影响了整个石化行业,从单个企业到集团企业,再到改变台湾政策。吴伯雄评价王永庆见证台湾从农业时代进步到工商时代。”黄德海如此评价王永庆的企业家生涯。
两岸活水
王永庆还在沟通海峡两岸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德海表示,海基会的辜振甫去世后,台湾政界一直邀请王永庆出任会长,都被婉拒。“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辜振甫去世后,当时李登辉和陈水扁连续抛出两国论等台独思想,海基会已经被搞成一副烂摊子,两会和谈也无法正常下去,海基会几乎瘫痪。”
另外一个原因是,虽然他跟台湾政经界十分亲近,也有不少高层的私交,但他仍然跟政治保持距离。他认为自己最擅长的是经营管理,没有涉及政治。
虽然没有出任海基会会长职务,但是王永庆在两岸关系上也起到了和平使者的作用。1989年以后,国外对中国大陆进行封锁,王永庆偷偷跑到北京会见邓小平,后来被记者曝光,引起两岸巨大的反应,但也无形中带动了台商对大陆第一波投资。
当时,岛内对台商赴大陆投资限制十分严格。王永庆偷跑去见北京高层后,台湾当局十分不满,李登辉多次要求彻查王永庆的产业。
他一直主张两岸三通,要顺应潮流。“我们的研究包括岛内的研究都是认为他的政治观点十分明显,没有随着岛内政治风向倒来倒去,他支持国家统一,提出来类似共同市场的构想,还上万言书。”黄德海说。
另外,王永庆在大陆的投资也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包括资金和土地。
谁来接班?
王永庆虽突然去世,但观察人士指出,由于其未雨绸缪,比较早在企业建立了完善的接班人*制*度,2006年就完成平稳交棒,应该不会对台塑集团的经营有不利影响。
“我和王永庆在一起的时候,他都不会谈接班人这个事情。在我印象中,他身材高挑,皮肤白,细腻,眼睛似乎有穿透力。”黄德海对记者描述王永庆。
黄德海认为,以他的个性,对子女要求严格,孩子要出国念书,回来基层干起。
现在的台塑已经算一个股份制企业,而不是简单的家族式企业,七人小组虽然大都是他的子女和女婿,但都十分优秀,实际上也是职业经理人。
七人小组是指:台塑集团的总裁王文渊、副总裁王瑞华、台塑董事长李志村、南亚董事长吴钦仁、台塑石化董事长王文潮、台塑集团总管理处总经理杨兆麟和台塑生医董事长王瑞瑜。基本上是以王永庆的弟弟王永在的子女、王永庆的三房太太的子女及随王永庆创业的元老三大势力为主。
王永庆生前曾担任台北世界贸易中心理事,世贸中心的一位代表告诉记者,据他了解,王永庆生前已经将遗产分配,本来是想交给他的弟弟王永在,因为他比较镇得住场子,但是王永在现在身体状况并不太好。
该代表认为,第二代中,王雪红是比较厉害的角色,她负责电子产业,但台湾人不太愿意传家业给女儿。王永庆有三房,第三房李宝珠的孩子比较吃香。不过这2年,因为绯闻被排除出“7人决策小组”的长子王文洋也被叫回来,也许有培养他的意思。以前王文洋连王永庆的办公室都不让进,现在有和解的意思了。
“今天台塑的股票跌停,显示投资人对王永庆家产争夺忧虑。”他说。
遗恨宁波大乙烯或成绝响
斯人已去。王永庆今年5月还曾亲往考察的宁波大乙烯项目,或许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10月16日晨,浙江省台办宣传处处长章柏康向本报表示,今年5月6日曾亲来杭州、宁波等地作私人访问的王永庆,一直挂念规划投资上百亿的宁波大乙烯项目落实情况。这也是王生前最后一趟大陆行程。
本报从浙江省发改委等部门获悉,目前宁波大乙烯项目尚未获得审批通。
台塑迄今已在宁波投资逾100亿美元,但王永庆却有未解心结。
1989年12月,王永庆意向投资70亿美元,在大陆兴建炼油与石化厂一贯化体系(上、中游)及电厂、船队与医院等项目。北京对此高度重视,计划在厦门海沧与漳州划拨15000公顷土地,并由国家有关部门出资3亿美元,与台塑联合设立石化专区。
1990年起,王永庆两度考察海沧均遭岛内当局强力干预,他继而宣布将在台湾麦寮投资200多亿美元兴建石化专区。到1992年10月,国务院为推动“海沧计划”,停止了各省上报的14个轻油裂解厂计划项目,破例核准王永庆临时要求海沧产品全部内销的主张。然而,对岸再度阻止了王氏西进的计划。
迫不得已,王永庆搁置厦门项目,转战宁波。2004年6月,他提出二期“大乙烯计划”,总投资额高达百亿美元。但由于环保审批和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这个大项目迟迟没有成行。
去年12月底,由于受热电厂在内的一些环保及安全生产事故影响,宁波大乙烯计划的前期工作又一再延宕。
就在宁波项目摇摆不定之际,温州方面向台塑伸出了橄榄枝。
“台塑高层至少三次考察温州。”瓯江口开发建设总指挥部规划开发处汪秀永称,2006年11月至今,台塑与道达尔、中海油等企业对温州石化产业基地项目展开了激烈竞争。
不过,台塑温州计划也没有获得有关方面的审核通过。
追逐利润或许无可厚非,但在当下两岸特殊格局夹缝之中,王氏想要左右逢源实非易事。
如今,王氏故去留下了巨大悬念:台塑宁波大乙烯项目何日才能揭幕?
相对于台塑集团在进军大陆市场的石化、电厂事业上的顺风顺水,王永庆谋划了8年之久的医疗产业,在历经多次受挫之后终于在2008年中旬迈出历史性一步。这个时点,同时恰好位处中国医改方案公布的前夜。
5月6日,总投资17.8亿元人民币的厦门长庚医院正式开业。“目前医院日就诊人数已达到400-500人,这个人数已稍稍超出我们的预期发展规划。”厦门长庚医院媒体负责人武伟对记者表示。
厦门长庚医院是由王永庆投资设立、目前大陆最大的台资合作医院,也是台湾长庚医院在大陆设立的首家医院。
厦门长庚医院行政中心总执行长潘延健回忆,王永庆对于厦门长庚医院的建设付诸多心力。建设之初,王永庆就反复嘱咐要先把员工宿舍楼盖好;医院开业之前,2006年11月,王永庆亲自从台北搭机到金门、循厦金海上“小三通”线路来到厦门,视察长庚医院的建设进展。
2004年,王永庆重启在大陆投资医院计划,河南的洛阳和郑州也被列入计划。“目前洛阳和郑州的项目我们都递交了申请,目前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在先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台塑长庚医院行政中心主任龚文华如是坦承。
“王先生不幸过世,我们都很难过,但我想这不对台塑集团在昆山的投资产生影响”,昆山市台办有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表示。
“与诸多台企一样,台塑在昆山的项目发展良好”,昆山外经委有关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未来还将有增资扩股的计划,“不会因为王先生过世而产生影响。”
本报记者昨天致电位于昆山的南亚塑胶大陆管理处,对于王永庆去世一事,接电话员工用低沉的语气告诉记者,“此事已经知道”,“已有高层赶回台湾。”
王永庆走完了他的一生,他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在此,借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几行诗给老人送行:
你一走台北就空了,吾友
长街短巷不见你回头
又是行不得也的雨季
黑伞满天,黄泥满地
怎么你不能等到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