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不要嘲笑跪着挣钱 首先 你必须能赚到


    时间:2022-07-10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别嘲笑跪着挣钱,首先你得能挣到

    每年两会,文化界代表都说稿费太低,原作者养活不了自己。国家应该提高稿费标准,降低稿费税。其实就缴费标准而言,总是期待国家改变标准,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

    以前在计划经济下,报刊杂志都是政府办的,成本是公款。当时需要一个国家标准。现在写文章,卖给网站或者书商,市场经济,稿酬多少,其实都不需要国家操心。写得好,可以卖钱。

    比如腾讯向10万作者支付高额稿酬,不需要相关部门同意。一些书商给畅销书作者的版税达到15%甚至更高,他们已经实现了写一本书赚几千万美元的目标。

    当然也有付费低的,比如纸媒。现在报酬极低。但是没办法,国家提高了稿费标准,纸媒发不出去也没用。市场化,双向选择,大家各按各的吧。

    所以报酬高不高不是问题。报酬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支付周期太长,一个是交税。

    关于付费周期,比如我今天突发灵感,决定写一部小说。打开电脑,开始写。我什么时候能拿到工资?我只用了一年时间就完成了这部小说。之后还要找买家,也就是出版社,洽谈,签合同,修改,等着书的编辑,审稿,排版,设计,印刷,发行,上市。如果这个过程顺利的话,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但是如果我拿到真金白银的话,要等到书上市之后的半年。也就是说,我今天的劳动要两年半到三年才能得到报酬,还不如做兼职或者上个班来得快。

    再来说说税。版税等。均按800元征收。这和偶然所得都有税率,在收税员眼里,都属于外来财富,就像中了彩票一样。但这次财政部副部长说,以后要把缴费和劳务和工资同等对待,提高起征点,终于和横财不一样了。然而,问题依然存在。一部小说,写作周期快则两三个月,慢则十年八年,但稿费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说,不管你花了多少时间赚了这个钱,创造了多少时间,稿酬都会算作当月的一次性收入。听着,写作是一场灾难。

    所以,当我看到年轻的女孩和男孩打算进入写作行业时,我总是建议他们试着找点正经事,写写这件事。作为一种爱好,挣钱是令人欣慰的,不挣钱也无所谓,只要不影响生活就好。不要说文人不在乎穷。当你看到同龄人结婚生子出国旅游,你会顿悟,最终享受财务自由。当你坐在家里开始写的时候,你就知道那是不舒服的。就算是那些大V,很多都有自己的其他事业,要么拿工资,要么炒房地产或者外汇,要么被老婆或者老公养着,要么就像代表们说的,写剧本。反正我自己有办法,别人不知道。

    至于那些在网上更新日常生活的作者,他们的努力绝对是体力的。不是每个人都能扛得住的,就算扛得住,也不一定能成功。

    我是一名作者和编辑。稿费我给过别人,我自己赚,现在还在赚。赚版税和交版税的心态大相径庭。我做报纸副刊的时候,一个专栏500块钱。结果被领导找去谈了一个月,要求降成本。你想想,一个版面一天至少四篇稿子,也就是2000元,一个月6万多,一年72万,已经成为全报社最贵的部门了。副刊专栏属于高档货色,看起来高档,但没有社会新闻那么吸引眼球,也不算是报纸的“生活必需品”。就这样,稿费降到了300或者200,最后变成了100,让我们的作者扶摇直上。一个作者不要稿费,人家要求把稿费全部捐给慈善机构,稿费就降低了。她发了邮件,以为我们没有爱情,就不写了。

    最后的结果是专栏版关闭。写了很久,一百块钱能做什么?它必须被编辑、删减和修改。不如自己写博客好玩,至少好玩。

    至于付款,那就不一样了。总觉得稿费低,总提起某作家几十年前用稿费在北京买了个院子,或者跟编辑说国外的专栏作家过着中产阶级的生活,买得起游艇。据说民国时期的翻译家林寿赚的稿费可以买27000吨好米。但是吐槽也没用,编辑没钱,更别说大师了。后来看文章的时候发现,就连鲁迅先生这样的人,也有一段时间生活在窘迫之中,总是买马票,希望能赚点外快,然后心慢慢平静下来。现在,我终于明白,作家是买彩票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梦想和期望堪比工薪族。有文章说,民国大学者黄侃(纪纲饰)中了航空彩票,和家人去了一家饭店,然后病死了。他不喜欢他的生活。这应该是作家中奖的唯一记录吧?

    为什么作家希望稿酬更高?其实都是扯淡。谁不想赚更多的钱,过更好的生活?但也有人认为,学者得到的多了,精神自由就能得到保障,社会地位就能独立。听起来和妇女解放一样。

    比如写作,有两种,一种是有稿费保障的,别人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字数、观点甚至语言的方式都要符合要求,还需要一个吸引网友的标题。这不是独立写作,充其量是一门手艺。以卖物品为生属于劳务贸易的范畴。写剧本挣钱也属于这一类,所以在这次会议上,有代表说是“在码头背大包”。

    以上都属于跪着挣钱。还有一种,就是把自己想要的写出来,用自己的方式告诉自己愿意做什么。

    讲的故事,表达独立的观点。这就是精神层面的提升,对社会进步有益了。至于是否发表,能不能挣钱,都在其次。当然要能站着挣钱最好,若是不挣,也无所谓。   但要这么分析,就更悲观了。看看社会上的各行各业,能站着挣钱的,都是极少数人。大多数人,谁不是跪着的?   其实,跪着挣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文字润笔,自晋代以来有之,至唐始盛”,写个墓志铭啥的,确实能挣不少钱,但要不是名士,这墓志铭也轮不到你写。大多数文人士大夫,也是退休致仕之后,拿些积蓄出来,自费出书,当个留世的念想。所以一开始,就算是跪着挣钱。有时候就算跪着,也挣不出钱来。传说祝枝山就老要不出润笔来,那帮有钱人不是托关系免费要字,就是拿货物来换,总之就不给现金。他一个文人又不开店,要那么多货干嘛啊。祝枝山也绝,叫要字的人,举着一张银票站在他面前,这才肯写,说需要“精神精神”——这个故事还有许多版本,主人公不一样,但意思是一样的。你得叫人见着钱啊。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