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的尴尬
时间:2022-07-08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这是文明的尴尬。很有礼貌,但应该说是一种文明的缺失。
那天,我从北京坐火车去天津。火车的车厢是封闭的,有空调,在那种车厢里是不允许吸烟的。这个没人知道。但是,坐在我前面几排的两个30岁左右的男生,居然把烟拿出来,点燃,旁若无人地抽了起来。
对此,旁观的中国人有的视而不见,有的微微皱眉,却无人干涉。而我,只是条件反射地摸了摸口袋里的烟,但想了想,还是没有拿出来。就在这时,一个三十多岁的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从座位上站起来走过,用相当熟练的中文对两个男孩说:“这里禁止吸烟!”
老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严肃,而且是外国人,所以看起来有点傲慢。他自然相信自己掌握了真相,所以他一定想到在接下来的一幕中,两个年轻人会说“对不起,对不起”,然后把烟掐灭。没想到他错了。听了他的话,两个年轻人“腾”地站了起来,睁大眼睛,狠狠地盯着他。第一眼,老外自嘲地耸耸肩,摊开手,咧嘴一笑。这位先生遇到流氓3354,转身回到座位上。
可能老外觉得自己管不了,就不管了。没想到,他又错了。他刚回到座位,那两个男孩就跟着他。一个站在他座位旁边挡住他,另一个坐在他对面的空座位上。然后人们看到:两个人吸了满满一口烟,然后近距离喷在老外脸上,准确无误,没有任何残留.
天哪,这太过分了!有点血性的男人受不了!
然而,令我惊讶的是,外国人似乎知道中国的古训“英雄不吃眼前亏”,并容忍了这一点。
忍忍?忍着有多无聊。于是,两人又吸了一口烟,又喷了一遍.
哦,我的上帝
让我无法想象的是,面对这样的侮辱,那个老外居然忍到了最后。这一次,他连肩膀都没耸一下,手也没摊开,嘴也没张开。他只是默默的站起来,一言不发的走开了,脸上既没有轻蔑也没有愤怒。是的,只是无奈。——可能有恐惧。
再说一件事。有一次,一个朋友来我家,看到我家阳台是空的。他说他家有个闲置的书柜可以放在我家阳台的角落里。收藏书籍,存放杂物也可以。把它给我。过了几天,我去他家,看到了书柜,质量不错,量了一下长宽,刚刚好。我说那我就要了。
朋友说:“我借你一辆车,哪天送你。”我说:“好吧。”当我走出他家时,发现一辆三轮车经过。我灵机一动,对那个骑着三轮车收破烂的小伙子说:“先别收破烂。请给我拉个书柜,我给你10块钱。”很高兴听你这么说,年轻人。像3354这样的机会不多。
回来的路上,我骑着自行车,小伙子骑着三轮车,边走边聊。主要问了:老家在哪,那边生活怎么样,出来多久了,在天津做了什么,晚上住哪里,捡破烂的一天能卖多少钱.他的回答让我觉得他的生活很艰难,让我对他产生了很多同情。此外,他诚实的态度也让我对他产生了很多好感和信任。
走到我家没花多少时间。这个年轻人帮我把书柜搬进了房子。我拿出20块钱给他,说:“我不下楼了。下去把那两块玻璃给我拿来。”小伙子看了看那20块钱,犹豫了一会儿,二话没说把钱装进了口袋,然后下楼去拿那两块玻璃。
然而,当我把书柜稳稳地放在阳台上时,那个年轻人还没有上来。我把头伸出窗外,看了一眼——。那个年轻人的影子在哪里?
上帝,这是谁?这两块玻璃是书架上的门。刚才上楼的时候怕不小心弄坏了,就临时脱下来放在三轮车上。没有这个书柜,那两个玻璃门就没用了,他却要把它们拿走!而且,我对他很好!
我们的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事情。
现在人们经常谈到文明的缺失,理论界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具体的原因和经历。但是从整个社会来说,回到人们开始热衷于阶级斗争的60年代,我们的文明是欠缺的。
我想起了我经历过的一些事情。
1963年秋,我考上了南开大学。有一天,我带着几个女同学去我宿舍参观。进门的时候,我下意识的先推开了宿舍门,然后做了个进来的手势。后来,几个女同学走进了宿舍。
现在,这一切对我来说都很正常,很自然,我甚至没有意识到别的什么。让我惊讶的是,我的两次邀请行动都被一些同学采取了。
所嘲笑。他们说那是资产阶级的腐朽作风。他们还说只凭这一个动作,就可以看出我的资产阶级思想与资产阶级世界观有多么严重。于是,从那以后,我就“改邪归正”了。
21年后的1984年冬天,上海一位女作家到天津来看我。把她领到我单位楼前大门时,我掀开厚厚的棉门帘子就走了进去,可她好半天也没有跟进来。我很奇怪,走出去一看,她正站在门外流泪。
怎么回事?
“你……你……你怎么掀开门帘,就……就自己走了进去?”她哭着指责我。
原来,她以为我会掀开门帘,请她先进,然后我再进去。她没有想到我竟会自顾自地走了进去,结果,就在她紧跟着我往里走的时候,那厚厚的棉门帘却猛地砸了下来,击中了她那娇嫩的资产阶级的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