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今天的香港电影不好?而旧的就这么经典?
时间:2022-07-08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
为什么香港电影导演效果不好?
我们都感叹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没有人能解释为什么现在的香港电影导演拍同样的电影,就是不好看。
这里面或多或少都有感情的因素,尤其是对于那些在录像厅时代长大的人来说。香港电影的经典都和他们的青春有关。当然,他们会增加一些情感点,但这并不能完全抹去巨大的素质差距。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在于这些导演的创造力的下降。这也有道理。年龄自然会带来这种可悲的变化,但这些导演的整体没落还是有些奇怪的。
就算东圣乙和徐克联手,《三少爷的剑》的新港片还是难以下咽。就算东圣乙和徐克联手,《三少爷的剑》的新港片还是难以下咽。
但或许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导演与大陆文化环境格格不入。这并不是说他们对内地环境不熟悉,而是说香港电影的基本价值观根本无法移植到内地。
说白了,港片精神被安乐死了。
第二,
香港电影的基本价值观是什么?
最简单的就是两个字:草根。
然而,草根阶层并不仅仅顺从于城市平民的口味,更本质的在于他们对权力本身的怀疑。
这与香港的地理和历史有关。长期远离政治中心,再加上殖民地本身创造的特殊政治制度,让他们对权力感到冷漠。这种冰冷的感觉,加上老百姓本身对殖民地上层政治的不信任,让香港人更愿意把希望和正义寄托在江湖和袍泽身上。
3354找不到一个地方比香港更愿意拍警察土匪混混了。而这绝对不是意外。
黑帮题材是港片的荣耀甚至成为强大的软实力输出(左右图分别是《无间风云》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及其原著《无间道》是港片的荣耀甚至成为强大的软实力输出(左右图分别是《无间风云》获得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及其原著《无间道》
正是这种对体制的不信任,使得兄弟情成为老一辈香港电影中最稳定可靠的东西,而官方则根本不存在,或者说像空气一样存在。
无论是林岭东最熟悉的《监狱风云》系列,还是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系列,都充满了这种气息。在前一种情况下,官方就是监狱,而它唯一能做的就是袖手旁观和手表。周润发和梁家辉在其中,就像丛林中的幼兽,只能抱团取暖,以免被猛兽猎杀。
在后者中,所谓黑手党的道德价值远远超过了官方认可的善恶价值。其实这个值在影片的开头就已经很明确的标明了。警察从远处过来,马克赶紧让路边摊赶紧走,这已经是对正统权力的不屑了。
已经是中国文化图腾的《马可点烟图》有着“侠客武力犯禁”的底层气质,已经是中国文化图腾的《马可点烟图》有着“侠客武力犯禁”的底层气质
小马对张国荣警官阿杰的申斥,也说明了血缘兄弟情比所谓的黑白是非有更高的价值。
这也是丁晟导演的新版跑调的真正原因。在老版中,阿浩(狄龙饰)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选择,是做一个包括他的亲哥哥阿杰在内的大众公认的好公民,还是和小马站在一起,在江湖上不辜负他们的友情,却和全世界对上了。这真的是一个很难很深的选择。
最终,阿浩选择和小马一起向黑暗世界开火。这才是这部电影真正的亮点。
港片的核心冲突总是这样:亲情、忠孝不能兼得;亲情,忠孝不能兼得。
丁胜太诚实了,不会把这理解为兄弟之间的三角恋,看他们得到了什么。
毕竟在很多港片里,真正的反派是这个世界,也是这个世界的主力军,3354“政府”。这种对上层建筑的极度不信任弥漫在香港电影的毛细血管里。是《监狱风云》中张耀扬饰演的狱警,他有的只是凶残和唯利是图;是《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清廷的腐败;是《倩女幽魂2人间道》年满清吃脑浆的朝廷官员。
他们麻木不仁,草根只能自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反体制黑手党势力。这也是武侠小说最终被金庸在香港复兴的原因,也是香港拍出最好的武侠片的原因。
在这种文化氛围下,背叛政府从来不是问题,背叛兄弟才是
是真正有力量的悲剧。
所以香港曾经有着世界上最多的卧底题材电影,无论是林岭东的《龙虎风云》,还是刘伟强的《无间道》,抑或是林超贤的《线人》,这些人物大体都在兄弟情与抽象的正义观中的挣扎。这是一种对于兄弟情过于看重后的自然反应,也只有它能与另一种价值观产生如此势均力敌的对抗。
三、
如果说我们内地的主流价值还是大一统的集体主义的话,那香港精神的主流价值其实是江湖化的个人主义。或者说,江湖文化本身就是个人主义的。
这种整体充满社会底层意识的个人主义,在香港电影中所释放出来的,除了“江湖”,另一个就是“无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