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是更多失败之母
时间:2022-07-08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有些比赛,我们的记忆是由失败者决定的,比如1982年巴西和意大利的世界杯比赛。被击败的巴西队是如此感人,充满才华,甚至今天有人说这是过去几年中最好的巴西队。和我同龄的张晓舟在足球散文集《生于午夜》里有这样一段回忆:
苏格拉底如云中野鹤,视球场为长卷,远眺千里,却能在短距离内到达世界的尽头。用稀有的东西,缓慢的速度,虚拟的现实,他最擅长制造瞬间的空白,停顿,悬念,让对手的大脑突然短路而死亡。那个时候,巴西队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失利无限延期,乌云还在远方。即使罗西打进了第三个进球,巴西球员依然不慌不忙,球场外的球迷依然载歌载舞。直到终场哨响,一切戛然而止,如梦方醒。然而那时候,即使是痛苦也带着青春的气息,如一场懵懂的初恋。时隔多年,失恋者周而复始,1982年的夏天越来越像一个爱情寓言,而爱情就像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它总是散发着死亡的气息,人们在不知不觉中置身其中,直到它突然发生。
是不是因为有了注定失败的初恋,我们后来更容易接受现实的残酷?
西班牙输给智利,告别本届世界杯的那天凌晨,我身心俱疲,没能见证这个被媒体称为“王朝崩溃”的时刻。第二天早上,上班前看了一眼新闻,然后像往常一样出门了。虽然嘴里有涩涩的味道,但并不酸,因为我有过足够多的失恋经历。
我不生气,不激动,甚至不惊讶,也不想和大家讨论分析。还有什么好谈的?这个时候,我只能感激西班牙球员这六年带给我的一切。人生短暂,很少有球队能成为传奇,更没有球队能创造出独特的风格。人生能有几个这样的六年,能经历一个神话的诞生与死亡?只有天时地利人和,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诞生这样一群选手。凭借个人技巧和团队默契,可以在球场上画出各种大小的三维三角形,还可以建造迷宫困住任何对手,像蟒蛇一样控制猎物,直到敌人窒息。而这群西班牙人,实际上笼罩了丛林六年,成为了足球进化史上关键的一步,就像总足球中的荷兰。
一切坚实的东西最终都会消失,这是所有粉丝都能明白的道理。不仅如此,粉丝甚至比非粉丝更清楚失败是生活的常态真相。四年前,南非世界杯结束后,约翰库切发现,这场有32个国家参与、全球十几亿人观看的盛会,最终大多数人都会失败。且不说32支队伍只能产生一个冠军,32个国家的球迷只能有一个国家笑到最后。我们喜欢的俱乐部不总是输多赢少吗?如果他们是巨人,他们可能在联赛表上赢的次数更多,但是他们能连续赢几个联赛冠军?
以我心爱的阿森纳为例。在教练阿瑟温格到来后,他赢得了三个英超联赛冠军,并创造了跨赛季49场不败的纪录。但是自从我搬到酋长球场后,我已经八年没有拿过任何冠军了。在今年终于赢得足总杯后,我们太高兴了,感觉自己是世界之王。回顾这八年,难道不是一个漫长的历程吗?还好我在修这门课,几乎是弄巧成拙。在过去的赛季初,阿森纳领先了几个月。有些球迷很兴奋,开始想象夺冠的荣耀,但我当时隐约觉得那只是浮云。果然是这样。
所以关键是要做好心理准备。作为阿森纳球迷,最好的准备就是再读一遍尼克霍恩比的经典《极度狂热》。这本著名的球迷回忆录,写的是1968-1992年的阿森纳,里面有登顶的狂喜,但更多的时候是等待,绝望,等待,再绝望……就像《赵传《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里的歌词,真正的球迷应该是“非常善于等待”的。我们外表狂躁(看球时),却懂得用最温柔的心态默默承受人生必不可少的屈辱和粗暴。
喜欢阿森纳的人有福了,因为世界上比我们更惨的球迷,多的是。103010的导演明格拉是朴茨茅斯的忠实球迷。他的家人还用两间卧室来存放朴茨茅斯的所有纪念品,其中最早的收藏是19世纪后期俱乐部刚建成时的海报和门票。你知道朴茨茅斯现在在做什么吗?一家英乙俱乐部,英格兰第四联赛,比我们熟悉的英超差三倍。明格拉的球迷一生都在与不幸作斗争,他最甜蜜的经历大多与朴茨茅斯的成功有关。2008年5月17日,连续淘汰曼联和西布朗的朴茨茅斯,终于战胜了最后一个对手卡迪夫城,获得了锦标赛历史上的第二座足总杯。同年11月,他们甚至与AC米兰打成平手。然而,明格拉在今年3月因病去世,他甚至没有来得及在俱乐部110岁生日那天见证他们战胜西布朗。你觉得他做粉丝50多年的意义是什么?
我有个朋友在大学教书,是当地有名的知识分子粉丝。他鼓励孩子踢球,却不愿意给孩子加油,更不愿意对孩子说“我希望明天”“你一定有未来”之类的话。因为他不希望自己的孩子真的认为自己“有出息”,认为自己有才华。在他看来,学足球最大的教训就是发现自己没有希望,总有人比自己强。我欣赏他的想法。简单来说就是一种教育,让孩子知道站在起跑线上迟早会输。反正你现在不教,他们将来会懂的,对于
什么不早点让他们知道人生狰狞的真面目呢?
张晓舟在看过1982年巴西输给意大利那场球赛的许多年后,才在重温视频时发现,裁判吹响终场哨的一刹那,意大利球员振臂高呼,而苏格拉底竟然在鼓掌,然后脱下球衣与对手互换。他感慨道:“他早就懂得为死神鼓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