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月亮崇拜的历史
时间:2022-07-0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中秋节快到了,一家人会一起做月饼。孩子乐此不疲。
女儿问:“为什么每到中秋节,人们总要赏月?他们为什么不“享受阳光”呢?”
说实话,我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沉默了一会,回答说:“因为……我们是一个崇拜月亮的民族。”
传统的中国似乎是一个属于月球的国家。然而,中秋节赏月的传统实际上始于唐宋时期。
对古代中国人来说,太阳和月亮似乎同等重要。先秦典籍《周易系辞上》中有“悬象显亮度,大于日月”的说法。103010记载古代贵族“祭日东,祭月西,以取其位。”汉朝的郑玄解释说:“日出东方,明月西方……大明生于东,明月生于西。这种阴阳之分,就是夫妻之所在”。日月成为阴阳的代表,规范了君臣夫妻父子的社交礼仪。所以后来的朝廷总是春分拜太阳,秋分拜月亮。南朝时“春分在殿西,朝拜太阳在东,秋分在殿东,拜月在西”。这种对日月平等的崇拜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的日本祭坛和北京的月坛。
最早提到中秋节的是《礼记》,成书于战国时期。其中记载:“中秋月,将守衰老,食粥。”古人认为秋天是万物衰败的开始,所以提醒老年人注意身体,多喝粥。虽然古书中提到了“中秋节”这个词,但我们不知道它是指农历八月十五,还是指秋天的中间。此时的“中秋节”似乎并不是一个很特别的节日。先秦时期,没有月饼。据考证,月饼的名称直到宋代才出现。吃月饼直到明朝才开始流行。
中秋节成为传统节日,直到唐宋时期才开始流行。赏月宴饮的习俗始于唐代。到了宋代,发展成为全民通宵狂欢。从唐宋开始,最美的传说总是属于月亮。最美的诗是赞美月亮。人们在月亮下思考历史,感受生命,探索宇宙,万千思绪化为对月亮的崇拜和感恩。
虽然日月在政治领域同样重要,但从历代流传下来的诗词数量来看,自唐宋以来,日月对中国人的审美意义开始发生变化。现存的《礼记》首歌中,歌颂太阳的歌只有几首,而与月亮有关的歌有一百多首。103010年,有65位诗人以八月十五赏月为主题的诗歌111首。宋代中秋词更是蔚为壮观,共有210首。大多以“中秋”、“月夜”为题,描写月色、乡愁、思乡。高频词有嫦娥、玉兔、蟾蜍、桂树、龚玥、琼楼等。可以说,中秋节是唐宋以来中国诗人的狂欢。
传统历法虽然是阳历和阴历的结合,但整体来说是以月亮盈亏为基础的“月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七夕,除夕,这些重要的节日都是按照农历来计算的。
写《月满圆缺》的苏轼,曾经记录过这样一个故事。唐朝的洛阳,还有一个叫伊桑的官员。他有一个好同性恋朋友,一个寺庙里的和尚,名叫袁泽。经常在一起聊天。一天,他们相约去青城的峨眉山旅行。袁泽想从长安出发,但伊桑坚持要从荆州坐船。袁泽打不过他的朋友,所以他
船到荆州南浦时,看见一个女人在水边打水。袁泽流着泪说:“我拒绝走这条路,是因为我怕见到她!”伊森惊讶地问道。袁泽说,“这个女人,我注定是她的儿子。因为我不肯来,她怀孕三年,生不出来。既然相遇,就逃不掉。我马上就要死了,生在她家。三天后你来看我,我会对你微笑。十三年后,中秋之夜,你去杭州天柱寺,我再来看你。”
伊森对自己的道路选择感到非常抱歉。他给朋友洗澡换衣服,还念了咒语。不久,袁泽去世了。与此同时,这个女人生下了一个孩子。三天后,伊森去看孩子。果然,孩子对他灿烂地笑了。伊桑埋葬了他的朋友,然后回到袁泽的神庙去询问。在这次旅行之前,袁泽已经告诉了后人这座寺庙的情况。
13年后,中秋之夜,伊桑如约来到杭州天柱寺。突然,他听到一个牧童敲着号角,在月光下歌唱。
歌词唱道:“三生石上的老鬼,赏月唱风,不要说了;羞情人远游,异性虽永生。”
伊森很兴奋,这是他的好基友!但牧童对他说:“好兄弟,你真是守信用!但是,我的共同命运未完,我们还不能一起玩。我要努力练习,所以我们很快就会见面的!”说完就走了,伊森再也没有发现他的好同性恋朋友。
从此,伊桑看破红尘,有人推荐他去朝廷做官。他住在一座寺庙里,直到八十岁去世。
两人在杭州相遇。
的地方,后来被叫做“三生石”。到今天还是著名旅游景点。去年热播的剧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用的就是这个传说的梗。
苏轼记载的这个故事,有几个地方很有趣。第一,中秋赏月,是到了宋代才开始流行起来的。第二,月下的“情人”,指的是一对好基友,而不是恋爱的男女。“三生石”的故事,最初指的是男人之间的友情。这种友情,让他们成为月光下的“情人”,即使身体变化了,情谊却长存。第三,秋月之美,在古代,常常与佛教对人事无常、茫茫轮回的感叹,联系在一起。月亮,让古人们对于世俗的压力和生活的焦虑,保持了一种诗意的距离。
面对生活的苟且,古人追求的不是“诗与远方“,而是“诗与月光”。
宋代另一个赏月的例子,来自与南宋时成书的《大宋宣和遗事》。说一年中秋,月色如画。宋徽宗与道士林灵素,宠妃明妃三人赏月。徽宗突发奇想,想去月亮上的广寒宫,林灵素用法术招来两只青鸾,带着徽宗去了月宫。却在那里见到了后来入主中原,俘虏徽宗的女真人首领。中秋的月亮,以神秘的方式,向一代昏君预示了未来,却让他在这之后更加醉生梦死。这里,月亮代表了无法逃避的宿命,映照着人类的渺小与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