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微信朋友圈厚黑学


    时间:2022-07-0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微信朋友圈厚黑学

    103010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在受访的2000多人中,53.3%的人表示微信提高了工作效率,47.3%的人认为微信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界限。

    有受访者觉得微信朋友圈就像“人肉绑架”。同事旅游后拍照。你不感兴趣,但其他同事喜欢下面的内容。不说话会显得不合群,只能“附和”。朋友圈还有很多更可怕的潜规则。

    北京一女子因家庭琐事心情不好。她在朋友圈发帖投诉,却被公司领导认为是在投诉自己的工作。领导回了一条信息:“如果一份工作让人这么难过,那就别做了。”一次无意的投诉,最终引发了劳资纠纷。下面这个就是“不死就不死”的典型例子:一个有十年职场经验的女白领打电话请病假去旅游,还在朋友圈拍了照片。结果被当成了旷工的证据,最后她被辞退了。

    某报曾经在中央商务区做过一个调查,90%的白领都赞同在朋友圈屏蔽领导,或者在朋友圈外吐槽。有人以刷手机为借口删除了领导,然后发好友申请领导没看到;有人直接把领导列入黑名单。“管不住嘴,管住领导!”于是,领导和父母一起,成了中国微信朋友圈最堵的两个人。

    还有一种更高阶的方式,就是给你所有的好友设群,每次发消息都选择可见范围。让领导看到你,但看不透你。与“敲诈”相比,这是一种留有余地的礼貌拒绝。有的人不知道,有的人很了解,有的人为此愤怒,有的人淡然接受。因为这个原因,看起来你没有心。

    有些人是比领导者更好的领导者。某著名小学的家长说,只要班主任在微信圈发一个“鸡汤”,下面至少会有几十个“赞”。很多家长干脆把名字改成“孩子的名字,爸爸或者妈妈”。他们喊“万岁”的次数越多,孩子名字闪现的机会就越大。即使没有得到一份好工作,至少也会为自己的孩子吸引老师更多的关注。

    被黑被堵的也有话说。有的领导会和员工“打成一片”,甚至在领导的讲话下,员工还可以发表调侃性的评论。但是领导也是有底线的。一位企业主说,“员工应该注意适当地说话,不要影响企业形象和利益。”

    广州某人力资源公司负责人建议,职场人在朋友圈发消息时,最好多发实际内容,少发个人评论。比如晚上或者周末加班,可以拍一张照片描述一下工作场景。亲朋好友自然会给予安慰,你可以单独跟他们诉苦,而领导很可能会给你一个“赞”。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