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谁的世界更痛苦?
时间:2022-07-06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前段时间《狗十三》的豆瓣评分是8.7,给了我很大的期待。今天看完电影,又去看了下收视率,已经降到8.4了。反而让我松了一口气。这个分数应该会继续下降。我不是说这部电影有多烂,只是觉得达不到8分以上的水平。对我来说,最多7分。
之前看了太多影评,都在极力渲染残酷的青春,感觉太多了。李的青春一点也不残酷。她有一个慈爱的爷爷、奶奶、爸爸、姐姐,还有一个喜欢她陪伴的男孩。所谓的残忍,无非就是父母离婚,丢了一条狗,然后英语大赛失利。如果是强迫的话,恐怕很多人会觉得有点残忍。
从剧本来看,这种残忍是表面的。不过导演的手法还是挺老练的,有几个场景张力很足。最不能接受的是嘈杂的配乐,风格单一,过于饱满嘈杂。成长的烦恼和妥协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这部电影很容易引起共鸣。但是,不成熟的剧本限制了电影对痛苦的表达。导演的世故和剧本的不成熟结合在一起,让这部电影不时表现出一些撕裂感和矛盾感。一直在他面前和蔼可亲的爷爷突然大叫起来,非常尴尬。
至于成长的痛苦和妥协,与其说是电影展现给我们的,不如说是我们在电影中寻找自己的影子。中国教育的核心往往是“听话”二字。为了一次次的顺从和妥协,我们渐渐学会了放弃、迎合、原谅和忍耐。我们的棱角是硬地。我们不情愿地削足适履,穿上现实的鞋子,然后蹒跚前行。我们都努力去寻找这些我们在电影里有的感觉,然后为之流泪,为之痛骂这个三伏天的青年。其实我们的青春真的有那么残忍可恨吗?也许吧,不尽然。我们恨的不是青春,我们恨的是再也回不去了,再也找不回原来的自己了!而这恰恰是一种怀念,或者说追悼会。
很难说是成人的世界更痛苦,还是成长的过程更痛苦。李的爸爸容易玩吗?我现在的生活轻松吗?其实我们都是笼中之鸟,缸中之鱼,绳上之狗。宣传鱼缸的奢华和渲染枷锁的冰冷其实没有本质区别。我们需要面对同一个世界。
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知道生活的真相之后热爱生活。”有时候,生活的真相真的很残酷,但我们不必因此而憎恨这个世界。就像我们不能因为有乌云就讨厌天空一样。因为总有一个太阳能给我们温暖。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