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石油战争


    时间:2022-07-06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石油战争

    任何商品的价格涨跌,都会从根本上受到宏观供求变化的影响。在供应方面,石油的最大增长来自美国。页岩油气的开发使美国的原油产量在过去7年里大幅增加了70%,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国。在需求方面,最大的减法来自中国等新兴国家。经济增长放缓和结构转型降低了对石油的需求。

    但是,石油也是一种政治商品,从一开始就关系到国家利益。以至于油价下跌的背后,全世界都认为是针对普京的阴谋。按照目前的市场走势,未来12个月俄罗斯经济陷入衰退的概率高达75%。另一个版本的阴谋论是沙特借机打击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以及各种非常规油气开发、石油替代、节能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新秩序中,石油输出国组织则完全不同,因为它的初衷是通过协调生产来调控油价,而这种想法与自由市场经济理论格格不入。然而,由于石油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举足轻重地位,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曾经控制全球1/3石油产能的强大现实,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一直不敢对石油输出国组织出言不逊。

    当然,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纵容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存在并默许其公然操纵价格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沙特。

    沙特除了依靠自身1000万桶的低成本日产能,还在全球建设了三个超大型储油基地(冲绳、鹿特丹和埃及),总规模达1300万桶。根据协议,它可以在其三个基地储满的基础上,利用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的能量储备,这为沙特操纵油价带来了更大的空间。历史上有两次沙特操作的著名石油事件,其结果让沙特声名大噪,也让被打击者损失惨重。

    事件一:1985年9月13日,沙特突然宣布将原油日产量从200万桶提高到1000万桶。当时石油的现货和期货市场才成立两年,规模和机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本无法抵御如此爆炸性的供需新秩序。

    结果,原油现货价格从每桶39美元迅速跌至10美元。

    作为计划经济主导的产油大国,苏联的收入来源主要是能源出口,它没有机制也没有能力抵御如此大规模的油价下跌。可悲的是,当油价跌破每桶10美元时,苏联的决策者们表现出了散户的绝望行为,在期货市场上以每桶6美元的价格大规模抛售他们的未来产量。

    无论历史学家如何解读90年代初苏联解体的原因,80年代末苏联经济的崩溃当然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而1985年9月13日由沙特主导的油价暴跌就算不是最重要的原因,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事件二:1990年夏天,伊拉克萨达姆发动突袭,一举占领邻国科威特。受这一突发事件的影响,油价从每桶20美元迅速上涨至40美元。1991年初老布什总统发动第一次海湾战争前的半年,大量投机者开始押注未来油价将继续上涨,并在期货市场建立了大量多头头寸。

    这期间沙特满负荷生产石油,给了市场投机者一种错觉,认为全球产能已经达到极限,任何新的地缘政治波动都会让油价飙升。但他们完全不知道的是,沙特生产的石油有相当一部分根本没有流入市场,而是进入了其三大储油基地和美国的战略储油,被隐藏起来了。

    老布什宣布开战的当天,沙特同时向市场抛出了所有的石油储备。石油现货价格在一天之内从每桶40美元跌至20美元,杀死了所有的投机者

    但不仅仅是沙特人,包括奥巴马2008年当选总统时的顶级能源智囊团在内的许多政策精英都没有想到,一场惊天动地的能源革命会在未来几年爆发,席卷全球石油市场。

    这是纯粹的美国技术革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无数的风险投资基金一波又一波地投机,完全过着睡在页岩床上的巨量土地。经过多年的油田开发实验和不断的误差修正,他们完善了上世纪60年代在实验室诞生的“水力压裂”、“水平挖掘”等石油开采新技术,最终实现积累,彻底改变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最深处的美国石油工业。结果沙特被踢下了“石油央行”的宝座。曾经控制着全球最大浮动原油产能的沙特,面对美国突然增加70%的产能,顿时不知所措。这也是为什么沙特在2014年夏天突然宣布不再单方面负责产能控制,而是选择让油价自由下跌。沙特的决定也彻底摧毁了油价多头的最后一点信心,加速了夏末秋初油价的下跌。

    但与沙特的产能规模和生产成本不同,美国的新增产能是由成千上万的中小石油公司带来的,它们的开采成本远高于天之骄子沙特的边际成本。沙特宣布决定的时候,油价突然消失了,石油市场变成了零售市场。这些散户的建仓成本远高于当初的庄家,大大增加了未来价格的不确定性。

    不间断空格

    ;   这也产生了一个极其有趣的话题。那些代表新增产能的、直接把沙特边缘化的众多美国中小油企,各自成本不一,唯一的相同之处就是它们的成本肯定都高于沙特。同时,它们只会算经济账,根本不会,也不可能去算什么政治账。     再加上这些中小油企质量相对较差的资产负债平衡表,以及它们希望能够持续融资,以保持产能持续扩张的迫切需求,当油价跌到成本线以下后,不光会使得它们原来就紧绷绷的资本结构有爆仓之虞,也会因为资本市场的断供而失去产能进一步扩张的机会。     沙特的如意算盘就是这么打的:通过油价的正常下跌,探出美国这些油企的真实成本以及资本市场为它们融资的耐心点,先逼死一批高成本的油企,再通过对资本市场耐心点的持续打压,事半功倍地搞死更多的油企,一劳永逸地消灭相当一部分的新增产能,重新夺回自己的“石油央行”宝座,并让资本市场从此心有余悸。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