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撞死人
时间:2022-07-06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如果有一种食物,每吃一百口就能吃一口毒。你敢吃吗?但是,有一种叫“中国奶粉”的东西就是这样的食品。
可怕的是,当中国高官说是“99%合格”的时候,他们不是抱歉,也不是反思,而是很满意。他还想给消费者勇气。
就一个“1”,是不是很棒?这是很多中国人对待事物的态度。这种态度是落后国家的标志,也是品牌和产业无法升级的症结所在。
刚去日本留学不久,就发现日本同学一点都不聪明,也不比我用功。无论是考试还是写论文,他们都不是我的对手。
但是有一点我绝对不如他们:细节。比如画图的时候,我的纸一般比他们的脏。手写的时候,我的字迹比他们的潦草。教授经常当众批评我,这让我很难堪。
有一天,我跟教授解释说,我小时候受“文革”影响,没有受过画画和写字的训练,所以技术不如日本同学。教授马上说:“其实我批评的不是你图片和文字的质量,而是你的态度。你的图纸和文字没问题,但你不应该在图纸的空白处留下指纹,也不应该写连笔。”
听到这里,我恍然大悟。日本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保持工作环境整洁的习惯,写字很慢。但中国教育的目的是考试,解决难题是技巧。清洁和整洁经常被认为是琐碎的技能。
我渐渐养成了注重细节的习惯。当我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时,就不难做到了。我创业的时候,为了达到100%的产品合格率,宁愿熬夜,也要付出一切。因为在一个质量至上的社会,你的商品再便宜,再有创意,都会因为质量问题而失去。商品的价值是以质量为基础的。
我开发的销售管理软件销量一直是日本同行第一。我可以做日本同行做不到的事,但前提是我要做日本同行能做的事。忽略了细节,失去了最后的1%,就意味着离开了起跑线,放弃了我所有的优势。
作为一名企业家,我经常参观中国、日本、韩国和台湾省的工厂。说实话,就技术装备而言,中国不仅不比别人差,更先进的例子还有很多。但是我们和他们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工厂的细节。
工厂的整洁程度,设备的维护状况,工人的服装和表情,这些与技术无关的细节,恰恰是维持质量的关键。日本的工厂都是通过日常的清洁整理,不断的唤起员工的潜意识,保证每一天、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的规范。
中国工厂不是没有规范,而是缺乏彻底的执行。说白了就是态度问题。当我们谈到所谓的理念和规范时,生产线的现实已经糟糕到无人知晓。没有中国的瘦肉型猪,抗生素鸡,毒奶粉,地沟油等。都是由于我们国家的观念和标准的问题,而是从上到下的态度问题。
我有个朋友是生产高端消费品的。他现在不用国内工厂,因为国内工厂成本比国外高。不是因为中国没有技术和设备,也不是因为中国没有技术工人,更不是因为中国人工资高。中国的工厂什么都有,就是工厂合格率上不去。
为了保持合格率,我朋友不得不把不合格的产品扔掉,扔的多了,成本自然快速上升。仔细算了一下,不如直接委托国外工厂生产。
中国产业的升级,中国人的幸福,有赖于中国人自上而下的态度改革。不是浩浩荡荡的工业革命,也不是风起云涌的群众运动,而是个人态度的一点一滴的渐进。
几十年前,胡适批评中国人的“相似性”。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相似主义害死人,不能不让人难过。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