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大话西游》宇宙 超国民IP的荣耀与命运


    时间:2022-07-0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哪吒之魔童降世

    上映首日创下中国电影史上动画电影单日票房纪录,超过《大圣归来》总票房,5天收入10亿元.《哪吒之魔童降世》不仅自身迅速成为爆款,更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下,被“推倒”为暑期的拯救英雄。

    外面的世界感觉很热闹,但并不“自然”。这一切都太快了。3354因为连《流浪地球》都没有得到这样的待遇,《流浪地球》费尽心思在春节公布。俗话说“出事必有妖。”《哪吒之魔童降世》发生了什么?

    谁更忠于原著?每个人都会先兴奋起来。

    那一宝在海中闹事的传说和卧龙最初出自《封神演义》(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沈的原因),被《西游记》进一步“戏言”了。自明末开始广为人知,被后世电影《哪吒闹海》、电视剧《西游记》等作品所推崇。

    无论是《封神演义》还是《西游记》,其实都是一个半开放的、复杂多样的文本集合,具有丰富的历史维度。它是在正统经典《史记》 《大唐西域记》的基础上,经过《武王伐纣平话》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等前辈的演变,吸收了杂剧、评书、神话传说。比如《西游记》的题材,明代有6个版本,清代有7个版本和手稿,古籍中明确记载的失传版本多达13个。所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各艺术门类对《封神榜》 《西游记》的“打捞”和“净化”并没有面对固定的封闭文本。

    所以现在关于是否忠于原著,哪个更接近原著的争论意义不大。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是,当年的原著不仅可能不止一部,也可能不是印本。连民间艺人口口声声哼着3354都太真实了,不是很荒诞吗?

    西游宇宙?都是被逼的。

    当然不是第一次拿《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好莱坞同类型电影做比较。只是历史上的“第一次”挺早的,——,早在上世纪20年代,也就是世界电影格局刚刚开始形成的时候。

    1925年2月,美国电影《巴格达妙贼》(又名《月宫宝盒》,这个名字是不是很熟悉),因为当时领先的制作技术和视觉效果,给中国电影观众造成了远比90年代中后期好莱坞大片更震撼的体验,以至于在那个阶段,中国电影不得不逻辑地应对来自好莱坞在商业片上的挑战。

    当时为了正面回应灵异电影的体裁,《西游记》的题材成为最现实的艺术资源。现存最早的《西游记》作品,1927年的《盘丝洞》,就是这个脉络的产物。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西游热”,也是来自好莱坞的“影响力焦虑”的直接结果。在五四之后的话语逻辑下,《西游》题材的现代价值提升也从那时起正式拉开序幕。

    在此之前的哪吒、孙悟空等原始形象,尤其是孙悟空,虽然也有原始意义上的高超技艺,但远没有达到今天在价值序列中的压倒性地位。3354比哪吒好不了多少。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哪吒和孙悟空并不都是天生的。纯天然的哪吒和孙悟空,远没有想象中的“真香”。

    哪吒为什么在我们的情感结构中占有一席之地?

    不过目前《哪吒之魔童降世》最直接的对话对象并不是同类型的好莱坞电影,而是《哪吒闹海》。

    《哪吒闹海》中的经典瞬间,已经烙印在几代人的情感记忆中,主要来自《西游记》。《哪吒闹海》,哪吒在大雨中挥剑的场景也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之后被反复提及。那一幕的确是可以镌刻在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

    一方面,那一幕深刻再现了中国人舍身取义、平反昭雪的悲剧精神,这种精神在元明时期的戏曲、杂剧中已被广泛传唱和歌颂,如《赵氏孤儿》103010;另一方面,父辈的彻底“失望”也与70年代末的时代情绪不谋而合,让之前的很多事件一下子有了代入感(别小看这一幕,这种精神气质一直在影响着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式古装大片,《窦娥冤》103010)。正是以上两个因素的合力,奠定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当代情感结构中的地位。

    民族风格形成于冷战时期

    《哪吒闹海》还有一个更为直接的标签——民族风格。   1937年,世界上第一部动画长片,迪斯尼的《白雪公主》问世。1941年,由万氏兄弟推出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也随之诞生,并为中国动画电影的民族风格探索埋下了伏笔。到1955年特伟先生提出“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之时,已经很自然地成为了当时全行业的共识和自觉追求。   所以,尽管《大闹天宫》已名垂世界动画电影史乃至世界电影史,但它在1961年的出现反倒是厚积薄发,而且其接受、辐射范围之广泛,也远超今日之想象。日本动漫泰斗手冢治虫就从《铁扇公主》到《大闹天宫》,一再受到万氏兄弟等我国那一代动画电影大师们的民族风格探索的艺术启迪,这对今天几无还手之力的中国动画行业来说,可谓天大的讽刺。   在这个意义上,尤其是到了以《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鹿铃》《山水情》为代表的水墨动画,中国动画电影确实找到了自身的、现代意义上的、稳定的民族风格,并实现了民族风格美学的多种类型化呈现。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