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中国人生活的中心是“肉”


    时间:2022-07-0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中国人生活的中心是“肉身”

    与西方人或拉丁人不同,中国人把个体视为“体”,即身体。对于中国人来说,身体比思想或灵魂更重要,所以中国人特别注重养生。汉语中对个体的描述也充满了这样的概念。比如描述自己,可以称之为“自我”、“自我”;谈论一个人的所有物叫“净值”;说出一个人的出身,叫“出身”;告诉一个人改变了命运,就是“翻身”;谈一个人的感受,叫做“体验”和“实践”;对一个人的攻击叫做“人身攻击”,等等。中国古代学者也讲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见对于中国人来说,对一个人的描述完全是身体上的。一个中国人是一个“身体”,但他的思想和灵魂并不那么重要。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生最大的主题就是自保,也就是“明哲保身”。

    西方人把身体和精神看作一个整体,认为身体是一台机器。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吃点清淡的饭,填饱肚子,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和“灵魂”需求。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西方人毫不犹豫地挑战自己。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海峡里游泳,乘热气球环游世界,来到中国农村教书。很多都是因为“灵魂”的完美,觉得自己这么做是被“灵魂”驱使的。有时候,在这类问题上故意的无知和故意的迷信,往往会让人觉得更幸福。在社交中,你就是不太在乎别人的看法。

    中国人生活的中心是“肉体”。一切以照顾肉体为前提,要求“吃饱穿暖”,讲究饮食文化,讲究居安思危。在社会生活中,对世界的关注最多,对精神的关注很少。中国没有超越这个世界的宗教,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回报。

    所以,如果女生和男朋友的关系遭到父亲的反对,西方人的做法一般是张开双臂反抗父亲,大吵大闹,离家出走。而且中国人会很在意,真的和男朋友断绝关系。

    所以中国人从来都不是一个人,而是通过一个基本的“二人结构”完成了社会结构。中国人之间的问候语是“你好吗?”或者“你没事吧?”都是关心对方的身体,而对方回答“你有心啊!”“谢谢大家的关心!”这一问一答,是对中国二人组结构的最好描述。

    所以中国人讲究“相对”,把两个人中的另一个叫做“对方”,把合适的东西叫做“对”。否则就是“错了”,任何错误都是“对不起”。汉语的这种相对的“二人结构”是检验一个中国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中国人喜欢问:“你在哪里工作?”“你结婚了吗?”“你生孩子了吗?”都是在确认对方是否已经有了上下级、夫妻、父子的关系。特别是在中国,一个人即使三十多岁了,只要没结婚,就会被当成一个不成熟的个体,一个还没长大的半成年人,而如果结婚了,没有孩子,就会被当成一个有孩子的不成熟个体。相对而言,中国没有“二人关系”的个体,被认为是处于可怜、失败、无法自理的状态。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词都是贬义的,比如:孤独、寂寞、孤立、孤独。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