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圈屏蔽父母也是一种爱
时间:2022-07-0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大约几年前,我写了一篇关于中国代际关系的文章,有一段时间影响很大。有媒体采访过我,也有书商听说过。一个出版界的朋友问我能不能写一本书《中国式父母》。不是流行说“不是老人变坏,是坏人变老。”这是对中国家庭关系中普遍缺乏独立和关爱的分析。
对于作家来说,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话题。能引起很多共鸣,有足够的社交性,有卖得好的潜力。但是想了想还是拒绝了。不为别的,这个话题太尖锐太敏感了。我必须考虑我父母的感受。
作为独生子女,我们这一代人很早就被贴上了标签,最常见的就是“自我”和“自私”。但仔细观察中国式的家庭关系会发现,独生子女一代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也不是自私自利,而是经常陷入自我与亲情的挣扎。就我个人而言,“写个《中国式父母》”和“考虑父母感受”其实是我自己和家人的一点较量,我选择了后者。
但我们的孩子未必如此。前几天和一个朋友家吃饭。朋友的女儿在读大学,成绩优秀,谈吐大方,天真无邪。没有一些孩子过早“成熟”的虚伪和老套的方式。和妈妈那种“没大没小”互相拆台的架势,像两姐妹一样,一眼就能看出我是在知识分子家庭的轻松氛围中长大的,这在中国家庭关系中并不多见。
当我离开的时候,我忘记发生了什么。朋友的老婆对女儿说:“你上次没给我们看那个朋友圈。”我心里是高兴的。这样一个轻松和谐家庭的孩子,也在朋友圈里分组。想起前几天看到的一篇网络文章,题目是《我不信有人没在朋友圈屏蔽过父母》。这个结论当然是片面的,但确实揭示了一个普遍现象。现在的孩子和我们不一样。
父母为子女而活,子女为父母而活,这是一种常见但不正常的家庭关系。
之所以有“独生子女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说法,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一代人的父母恰恰是从小就失去自我的一代人。对他们来说,任何“不同”都意味着“过度的自我”。但随着独生子女一代的成长,“自我”、“自私”之类的标签成为最大的讽刺,因为事实证明他们不是。
几年前在微博里看到一个引来无数赞的抱怨,大意是“父母常说我这一代人自私,但我从小就听父母的话,埋头读书,放弃了所有的兴趣爱好;上中学的时候,因为收到男生的情书,被父母打了一顿。我听了他们的话,不再和男生说话。高考放弃了想去的城市和专业,听了他们的话,读了一个据说适合女生的专业;我从小就被告知不能谈恋爱。大学一毕业就被逼结婚。为了满足哭着催我结婚的父母,我找了一个我根本不喜欢的人结婚生子.但我想不通,为什么从来不违背父母意愿的我,会因为想换个工作,一两年后生二胎,做点自己想做的事,而被斥为自私。谁自私?”
其实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家庭关系。几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感觉,只是没有程度上的区别。
独生子女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被全家宠爱,也因为父母长辈的遗憾而背负着很大的期望。但现实中,大多数人都无法实现父母的期望,很多人甚至在高考中停留在人生的巅峰。
这两代人的家庭关系,因为彼此的爱和期待,陷入了为对方而活的境地。父母为了孩子辛苦了一辈子,到了晚年还是没有自己的生活。从小到大,从学习到成家,他们总是在迎合父母的期望,不断做出违背父母意愿的人生选择。这两代人没有自我家庭关系,这种关系很普遍但从来不健康。
在这种有亲情的家庭关系中,“感恩”会变得非常耀眼。“中国的亲情”近年来屡遭诟病,因为它往往被异化为亲情。父母谈“为什么不能结婚生子?你配得上我们吗?”,这是典型的家庭关系。
其实感恩应该是相互的。在欧美家庭有一种习惯性的表达,那就是“感谢你的孩子给了我们这么幸福的人生时光”,但在中国家庭,感恩往往变成了单方面的“我用我的屎和尿把你拉扯大的”。
面对这种疏离的家庭关系,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有些人选择只做诺诺,有些人选择逃避,有些人选择面对。但无论怎么选择,本质都是悲剧。
在朋友圈屏蔽父母,可能也是一种爱。
很多人之所以在朋友圈屏蔽父母,选择性地让父母看到自己的生活状态,是因为两代人之间的巨大差异,这种差异在社交媒体时代被无限放大。
在《我不信有人没在朋友圈屏蔽过父母》一文中,总结了几种容易让家长焦虑的孩子朋友圈类型。
入门级的差异是原始的。
活习惯类,比如晚上吃饭K歌看电影,正想发个朋友圈,结果发现已经午夜,为了避免第二天被父母批评晚睡,只好不发。如果实在按捺不住,说不定就会屏蔽父母发一个。又比如点了个外卖,父母立刻告诉你这个没营养那个不能吃,虽然是为了你好,但如果你是一个北上广深的996,每天都是加班狗,拖着疲惫身躯回到家,做一顿饭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奢侈的时间问题,再看看这些有真有假的养生学留言,说不定就会屏蔽父母,以免他们担心。
生活习惯的分歧还好说,观念的分歧才是真正的麻烦。你在朋友圈里的形象,往往是父母最重视的事情。比如发个泳装自拍,爸妈会让你删除,说影响不好,吐槽两句工作,爸妈也会让你删除,说显得太不成熟,偶尔插科打诨几句,爸妈会说你不够严肃。如果你就一些公共事件说了几句,哪怕是在你自己朋友圈里早已刷屏的寻常观点,爸妈也会认为你走上了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