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消费中的骗局 少听话就能破
时间:2022-07-0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个
最近一个悲惨的消息引起了我的注意:21岁的女孩小王在贵阳一家影楼订购了2000多元的艺术照套餐。拍照结束后,在销售代表的建议下,小王在选片中加入了103张照片。这样,原来2000元的套餐总价就到了18000元。
小王觉得价格太高,自己承受不了,就先告诉了表弟。当天,他表哥联系影楼,要求取消追加选片,但出售被拒绝,理由是已录入系统。此外,小王还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几个朋友;第二天,在她的朋友唐笑的陪同下,她去了工作室,希望再次谈判;但是影楼说如果不要照片,要交30%的违约金。
第二天早上,压力很大的小王给朋友发微信,说自己忍不下去了。他拍的艺术照是遗照,还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想自杀的消息。然后,小王的家人发现她服药自杀了。尽管她的父母马上叫了救护车,他们还是没能救她。
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问题会导致如此悲惨的后果?从目前掌握的线索来看,这家影楼的问题是强迫消费,用高价引诱消费者购买她不需要的产品,事后又不愿意取消,或者索要大量违约金。但目前影楼对小王没有其他人身威胁。小王本来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应该不会导致自杀这样的大事。
这个工作室的做法其实是行业内显而易见的规则。基本去过影楼拍过照片的人都会遇到这种诱导:要求你出高价买更多的照片。来之前约好消费1000元,出门就消费了1万元。现在我不会受影响了。但是,年轻没有经验的小王不会拒绝,也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他被带走并不奇怪。
这个原理类似于发廊的理发服务:你花钱,理发师不断让你办年卡,买各种贵的配套消费,告诉你便宜很多,买了就赚,等等。你花12000元买了卡之后,要么半年不消费一次,要么已经过期。要么这家店倒闭,要么你被要求穿越大半个城市去另一家分店洗头。你觉得时间成本不值得,所以要弃卡。
还有健身房,美容院,都差不多。对方工作人员振振有词,建议买半年卡、年卡或者三年卡,再加上个人教育、个性化服务等等。当你进店的时候,你感觉很放松。出店的时候满脑子都是懊恼:我是谁,我在哪里,为什么刚刚刷了两万块钱的卡?我疯了吗?
二
其实这种服务型、体验型的地方,特别容易产生诱导消费。这和他们的盈利模式有关。他们的利润是从进门的人数、次数、数量来计算的,而不是卖有形的产品。比如你拍了一张好照片之后,你买了100张照片。和买20张照片相比,他们的劳动并没有增加多少,利润却增加了几倍或者几十倍。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影楼的利润以低价开始,以高价结束。如果一开始报价不低,就没办法吸引客户;如果不诱导客户过度消费,就无法获得更多的利润。所以服务行业经常会收到大量这样的投诉。
网络红人小吴是怎么火起来的?是因为18岁,他想去理发,这样他就可以去上班了。发廊说有免费项目可以体验。体验后理发店给的单子要39000多,打折后18000。最后,小吴报警,交了2500元。其实3354的价格挺高的。吴说,对方给自己名单的同时,身边还有三个人。他没仔细看就签了,莫名其妙欠了4万的债。
因为小吴的出现,这件事造成了滑稽的后果。事实上,类似的半骗式消费并不少见。比如2016年上海某发廊,消费者小杨准备花68元理发,却一次次被要求充值“转账卡”。最终“转账卡”失效,钱拒绝退还。68元的理发费涨了741倍,结账时达到50408元!最后,市场监管局对该店罚款50万,停业整顿7天。这种惩罚太轻了。店家涉嫌诈骗,已触犯刑法。
但诱导消费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当事人掉牙吞进去造成的。我觉得自己倒霉,满心懊恼,又不能去报警。试想一下,如果68元的消费以500元而不是5万元结算,我心里会很烦,但如果不是那么极端,维权就更难了。这种很常见。
但是,我不想在这篇文章里做一个市场调研,整理一个“行业乱收费”之类的分析。商家的动机很明确,工商部门和物价部门监管不足。这些也很明显。我对消费者的心态感兴趣。
还是小吴和小杨,面对这张糊涂的账单,果断报警,也避免了诈骗对自己的伤害。但是前面提到的小王就弱多了。虽然她多次去亲戚朋友家试图和影楼协商,但她不知道如何使用常用的维权手段,也不知道如何报警。最后,她竟然自杀了。她的案例并不典型,但它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
这种消费陷阱,他们最喜欢的猎物,就是女性,尤其是年轻无知的女性。
并不是说男性就不会成为被骗的对象,而是从行业分布和实际生活经历来看,男性被骗消费的比例并没有那么高。男人出轨,被发现后,店家要挨揍;即使一个女人被发现出轨,她也无能为力。最惨的是她满地打滚,反正对她来说不痛苦。
三
最容易产生这种消费陷阱的是什么地方?影楼,发廊,美容院,健身所。前三者,是女性消费者远高于男性的地方。发廊虽然男性也会光顾,但大多数男性的消费水平跟女性不可同日而语。女性随便烫染一下头发都是一两千,更不必说日常护理和剪发等消费了。要诱使女性掏出钱包来消费远高于她的预期的项目,最简单又合法的手段是什么?就是不断地在她耳边,使用常见的一套推销话术,折磨到她厌烦,掏钱来阻止谈话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