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是尊严的基本单位
时间:2022-07-0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我在国外的时候看到,人们总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来判断时事的价值:一方面是国家或社会的尊严,这就像时事的子午线;另一方面是个人尊严,就像时事的纬度。回到家里,就像没有了纬度,连“尊严”二字都让人觉得陌生。提到尊严这个概念,我首先想到的是英文的“尊严”,然后想到的是对应的中文。在英语中,这个词不仅有尊严的意思,还有尊严和地位的意思。尊严不仅意味着人被尊重,也意味着人的价值。
从古到今,几亿中国人中很少有人有过人格尊严。举个更大的例子,中国历史上也有过皇帝给大臣一根朝廷大棒的案例。再大的官,一句话不说,也可能当众受辱。高官尚且如此,何况百姓。除了皇帝,没有人能有尊严。最奇怪的一点是,按照传统道德,被皇帝板子打死是一种荣誉,是“以死谏”。说白了,没有尊严就是尊严。如果这份声明有什么奇怪的地方,那不是我的错。在现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仍然有这种遗产。虽然我现在不用在官员面前下跪了,也不会再挨巴掌了,但我还是缺乏个人尊严。这是环境,这是公共场所的秩序,这是人的态度。你不能有任何自尊。比如春运高峰,大家会在媒体上看到一节硬座车厢里挤了三四百人,厕所里都是人。说到这件事,大家都会说国家的铁路需要建设。说到铁路工人工作难,安全问题,方方面面,就是不提这些农民工挤得没有人格尊严。3354这件事好像不是很重要。当然,只要是农民工春运回家,火车总是会很挤,谁也想不出好办法。但毕竟个人尊严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总该有人提起吧。
另一件事现在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人们走在街上感到焦虑,所以他们不得不去公共厕所。一进去就觉得自己的尊严根本没了。现在北京的公厕都在变,因为外国人到了中国会很焦虑。外国人不来,厕所可能还是臭的。但是,街变了,巷子没变。我认识的一个美国留学生说,有一次他在一个小巷子里赶时间,进了公共厕所小便。出来的时候,他突然想到自己刚才浑身都是污秽,站都站不住了。他觉得很棒,就赶紧告诉我了。北京的一些街道很脏很乱,要开国际会议才能改变。这叫借势开会。不仅普通人这么说,领导也这么说。那听起来有点不对。不雅的场面被外人耻笑,没有外人的时候住在里面也不体面。后一点总是被遗忘。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我发现自己曾经有一种特别的虚伪。虽然我一句话都说不清楚,但我可以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果看到火车特别拥挤,我会感慨:这种事情居然能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土地上!如果看到厕所很脏,我又感叹:唉,北京怎么了!这有点幽默,也有点严肃。我确实感到国家和政府的尊严受到了损害,我对此感到焦虑。当然我自己也想要点个人尊严,但是以个人名义提出来太露骨太不体面了。——.说自己是世界,而不是以个体的身份出现,这是知识分子的尊严。当然现在我提出这个是虚伪的,它已经被知识分子孤立了。但也有一个好处,我找到了自己的个人面。在尊严问题上,无需引经据典。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但中国对个人尊严的忽视并不是我的新发现。从大智者到通俗作家,很多人都注意到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现象:罗素说,在中国文化中,只强调家庭内部的私德,而不强调社会的公德和公益,造成了可怕的一幕;费孝通说,中国社会存在所谓的“差序格局”。离自己近的人关注,离自己远的人不关注或不太关注。结果就是有些事情从来不关心。龙应台对这种事情很生气,而三毛也发了大感慨。读者可能注意到了,所有指出这种现象的人都是外国人或者在国外生活过又回到中国的人。没有这种经历的中国人对此浑然不觉。我已经在外国生活了四年。如果我没有这个经历,恐怕我也不会发表这个评论,但这并不能让我开心。人们看到了环境脏乱、火车拥挤、社会秩序等问题,却只是从全局方面提问,大谈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其实这些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割开我们每个人的脸都很奇怪。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尊严,是把他当人还是当物,有一个简单的依据。这件事有两点:一是别人把你当成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这是你的尊严所在;第二,你把自己当成一个成年人或者一个东西,这是你的尊严所在。人只有在挤火车、上公厕的时候,才被当做尸体对待。这其中既有一个成分,也有另一个成分,归根结底还是和我们的文化传统有关。
说也奇怪,在中国的礼仪之邦,一切尊严都是从整体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定义的,也就是没有个人立场。一个不在工作或在家的人不代表国家或民族。当他单独存在的时候,他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块肉。这个算法当然是有问题的。我的算法是,一个人在荒岛上,不代表任何人都像罗宾逊一样,有尊严,能过得很好。也就是说,个人是尊严的基本单位。知道了这一点,当车厢太拥挤的时候,我就不会再挤进去,感觉完全清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