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道德从何而来?


    时间:2022-07-0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道德从何处来

    一个

    中国人从小就习惯给人贴“好人”“坏人”的标签,我们这一代可能感受更深。年轻的时候,电影看的不多。看电影的时候,我不得不问父母,这是好人还是坏人?后来发现我们这一代人是最幸福的,因为好人坏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文革时期的电影,男主角一定是“高大全”的主人公,而反派则是胡汉三、南霸天、黄世仁之类的人,从长相就能看出来。这种“非黑即白”的传统一直延续,不仅仅是因为这方面的文化基础如此浅薄,更是因为我们长期生活在“革命”的背景下。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生死攸关的问题。这是一种矛盾的关系。不是朋友就是敌人,几乎没有中间地带。这种“革命基因”已经慢慢渗透到我们的人性观和世界观的DNA中,形成了简单的二元对立法则。

    可惜很多年轻人还是抱着“非黑即白”“是非不分”的逻辑观。其实人性极其复杂,没有纯粹的“好”或纯粹的“坏”。每个人心中都有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就看你的哪一面被周围的环境、制度、人激活了。

    中国人DNA里留下的二元对立逻辑,让我们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变得危险。打破这种简单的对立思维,才是整个社会前进的真正基础。

    教育很重要。教育不是让人的本性“变好”,而是抑制人性中的负面欲望,扬善弃恶;法律也很重要。法律不是最高的行为准则,而是最低的道德底线。它不能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它要求你杜绝不良行为。——抢劫、偷盗、杀人不可;另外,还有环境。如果整个社会环境充满善意与和平,人与人和谐相处,人性中的善就会被更多的激活。

    我们倡导道德、公益、爱心,期待更多的响应。这并不是说要满世界找“好人”,而是要思考如何利用好教育、好法律、好制度、好环境等。来激发人们心中已经存在的善良。

    2

    从当年的“小悦悦”事件,到宝马车碾过小孩的事件,再到现在一起摔倒老人勒索求助者的案件,大家都觉得很痛心,觉得中国人的道德意识一塌糊涂。然而,问题只是“道德”吗?

    请思考这个问题:道德从何而来?

    如果“小悦悦事件”发生在国外,首先受到谴责的是孩子的父母,其次是司机和围观者。我们可以说,岳的父母对非常同情。他们在城市工作不容易。但情感是一回事,法律是另一回事。从严肃的法律角度来看,作为两岁孩子的监护人,岳父母监管不力才是这起悲剧的真正关键点。

    003010有一个知名记者,讲了一个经典案例。她姐姐在美国生活,有一次孩子回国,住在她家。一天晚上,她有事要出去一会儿,就把孩子一个人留在家里。正在这时,姐姐从美国打来电话,和孩子聊了几句,问他:“你阿姨呢?”孩子说:“不在家。”我妹妹很焦虑。“你一个人在家吗?”孩子说:“对,就我一个。”姐姐回来后勃然大怒,对她说:“姐姐,你这样做是违法的!”因为在美国,把未成年的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是严重违法的。

    说到这里,如果你不明白,你可以改变你的想法。

    老人摔倒时被一位好心人扶了起来。他为什么要抓住对方说“你打我!”因为这个老头是个“坏人”?

    倒退20年,如果两辆车在街上追尾,司机下车肯定会撞上。为什么?不,我不能!谁输谁赔钱。然而现在,谁来为追尾而战?经常靠边停车,互相递烟,抄保险号。

    拿20年前和现在比,人们会有一种错觉,觉得中国人变得有礼貌了,道德水平提高了。但是,为什么股灾之后中国人的道德水准变化这么大?因为“交通强制保险”的介入。所有的汽车都必须投保。一旦发生意外,没必要用暴力手段争取权益。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人性“好”的一面就显露出来了。

    这个堕落的老人为什么要勒索那些帮助过他的人?因为大部分老人没有医保,当他们倒在地上不能动的时候,最大的痛苦不是中国父母爱孩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孩子自己受伤要赔偿,几千到几万不等,自己承受不了。在这

    之前,他们可能行了一辈子的善,但是这一瞬间都不存在了,他们像抓救命稻草一样抓住了扶自己起来的人。如果中国的老人都有医疗保险、养老保险,还会发生这么多起讹诈事件吗?     因此,涉及道德的问题,不应只追问人们“有没有道德”,更应该思考的是,我们的社会环境、相关的法律制度,是否进步到了让人们“可以展现道德”的时候。中国人不缺德,缺的就是让“德”展现出来的制度保障与大环境。我认为,此时此刻的中国,还没有到达这个阶段。所有糟糕事件的发生,都是在强迫我们去设法提高基础保障和完善社会综合配套设施。     我从来不愿听到人们站在道德的立场上谈论道德。那没有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叫“贫贱夫妻百事哀”。古人为什么总结出这句话呢?因为这才是生活的真相。不管你爱得多么惊心动魄,如果生活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没地方住、没食物吃,矛盾就会逐渐地从小到中,从中到大,最终毁掉爱情。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道德也是同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