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与毕加索
时间:2022-07-0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杨继仁同志写的《张大千传》是一本很有趣的书。如果能挤出一点水分,控制自己的感情,让人相信自己写的是真的就更好了。这本书分为两册。第二卷更吸引人,因为它更简单紧凑。描写张大千与毕加索相遇的那一章(《高峰会晤》)精彩刺激。
.毕加索拿出五卷画,每卷三四十幅。张大千翻开画册,全是毕加索用笔墨画的国画,花鸟鱼虫,模仿齐白石。张大千有点不解。毕加索笑了:“这是我在贵国模仿齐白石先生的作品。请张老师指正。”
张大千先是恭维了一句,然后就有点失态了。侃侃谈到:“毕加索先生学的国画又硬又枯燥,构图新颖,但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不会用毛笔,墨色难分。”
毕加索用脚勾住椅子,把它挪到张大千对面,坐下来专注地听。
“中国的画笔和西方的画笔完全不同。刚柔并济,含水量丰富,一波三折。好用户‘五色运墨’。五色墨焦、浓、重、淡、清。中国画,黑白分明,自显阴阳;湿了干了,它绿了,美了;各具特色,凹凸有致,高高低低,栩栩如生地进入人眼。可见,要画好国画,首要的是运笔,以笔为主导,发挥水墨画的作用,才能做到五彩缤纷。”
这种用笔用墨的原理,对于对中国画略知一二的人来说,并不陌生。然而,对于毕加索来说,却是闻所未闻。沉默了一会儿,毕加索说:“张先生,请您写几个汉字看看好吗?”
张大千拿起桌上的一支日本毛笔,蘸上碳墨,写了三个字:“张大千。”(张大千发现毕加索用的是劣质画笔。后来,他从巴西一个牧场的5000头牛身上取了一公斤牛耳毛,送到日本,做了八支钢笔,送给毕加索两支。他把毕加索的画还了回去,画了两根墨竹——毕加索送给张大千一只西班牙牧羊人,两根墨竹,一粗一淡,一远一近,为的是告诉毕加索中国画的阴阳道理。)
毕加索看到张大千的话,顿时激动起来:“我最不明白的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来巴黎学艺术!”
“这个世界上谈艺术,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而日本艺术来源于你在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毕加索说。
毕加索指着张大千题写的字和那五本画册说:“中国画真了不起。齐老师把水里的鱼画得没有一点色彩。用线画水是一个惊人的奇迹,却让人看到了河流,闻到了水的清香.有些画看似什么都没有,其实包含了一切。甚至汉字也是艺术”这种说法很笼统,但却是毕加索说的,所以值得注意。毕加索难过地说:“我永远画不出中国的兰花和墨竹。”这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张先生,我认为你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
毕加索的话可能有点偏激,但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毕加索谈艺术,但搞文学的人也能思考他的文字吗?
有些外国人说中国没有文学,只能说是无知。一些中国人也跟着这样做,问人们该说他们什么。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