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永远不要相信这个世界没有出路


    时间:2022-07-0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从来不信这世间无路可走

    昨天和H聊天,她高兴地说:“我们住新房子了。”特意为我拍一张照片。书房墙上挂着我们大学舍友的照片,窗台上的一排绿植在明媚的阳光下绿油油的,很漂亮。

    大学的时候,H的床就在我的对面。她不止一次跟我说,“毕业后两年内一定要让爸妈住进新房。”我一直以为她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普通本科毕业生两年的工资和几十万的首付比起来只是九牛一毛。

    没想到,毕业两年后,她居然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她母亲没有工作,父亲初中时因脑梗瘫痪,花了很多钱治疗。本来低保户的家庭就更惨了。父亲生病时,她请假在家,一周没去上学。当她回去的时候,发现班主任召集全班同学给她捐款。

    就在第二天,有一次家长会。h上台发言,说了很多感谢的话,然后把钱都退了。我不知道她只有15岁的时候说了什么。我只知道她讲完后,台下很多大人都流下了眼泪。

    h说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有花过父母的钱。她从一所重点中学转到了一所普通中学,因为那所学校不仅不收她的学费,还给了她足够维持生活的奖学金。大学时,她申请了助学贷款,经常外出打工,从每小时30元的家教到做各种小生意。当然,这样做并没有耽误她成为学生会副主席。她是医院600多名学生敬仰的“厉害人物”。

    她在各方面都很努力。毕业前夕,学院举行了毕业晚会。她熬了一夜剪辑视频,一点一点做字幕。当视频播放时,很多人都感动得流下了眼泪。她也坐在台下静静的看着,但知道她已经很努力了,也不会说什么。

    毕业后,她去了一家房地产公司上班,每次开盘都加班,忙得不亦乐乎。为了攒够钱早点买房,她向我描述自己的人生是“一分钱掰成三瓣”。如今她不断升职加薪,却依然穿着最简单最便宜的衣服,依然攒钱给父母买最好的东西。

    今年五一我们在一起的时候,我讲了一个我最喜欢的电影《百万美元宝贝》里的故事:热爱拳击的女主角通过艰苦的比赛获得了大奖,但是她没有给自己买任何礼物,而是给妈妈买了一套新房子。没想到,站在空旷明亮的新客厅里,她妈妈环顾四周,愤怒地喊道:“你们知道吗,如果我有房子,我就拿不到政府补贴了!”她拿着钥匙的手颤抖了几下,原本期待幸福的表情渐渐变成了阴郁和绝望。

    我对H说:“我看到这一段总会想起你。当然,后半部分不符合。”h:“后半段也符合。有了新房,我们家现在拿不到低保,除非我从户口本上独立出去,因为房产证上写的是我的名字,哈哈……”

    她一定不知道,在我苍白贫瘠的生活背后,因为她,因为她爽朗的笑声,因为她柔弱却充满活力的背影,我凭空获得了很多勇气。

    在《我比谁都相信努力奋斗的意义》文章里,我写了另一个和h一样坚强开放的大学室友。

    事实上,我有几个大学室友,其中一个是勤奋的女士,常年坚持每天五点半起床,或锻炼或学习,带领学院队连续三年获得学校女篮冠军;还有一个绝顶聪明的女生,自学日语,一年就过了2级,在上海金光闪闪的生活。

    我的女研究生中,有的是《一站到底》某期的“站神”,有的第一年拿到年薪20万的offer(聘书),有的自己开公司,有的25岁博士毕业。

    没有名校的光环,没有漂亮的外表,没有有眼有手的父亲。他们独自走在自己选择的路上,一步一步走向自己最想去的目的地。在芸芸众生中,他们是那么的平凡,却努力活出最好的自己。

    我和他们一起度过了我成年后最重要的时光。看着他们在实习中起早贪黑,在寒冬腊月的公交车站瑟瑟发抖;看着他们埋头写论文,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一步步攀升;看着他们努力工作后,他们在大城市找到了微弱却温暖的光。

    一次聚餐,几个男同事评价某银行女客户经理“付出很多”,最后当上了分行副行长。烟雾中,他们难以掩饰的啤酒肚,读书时昂扬明亮的眼神都消失了。

    可悲的是,我在心里感叹,不管传言是真是假,为什么男人升职都要鼓掌,而女人却要承受传言、质疑和指责?

    相比之下,我很欣赏身边这些女生对待学习、职场、生活的态度。在“剩女”被肆意戏弄的世界里,她们坚守着“供大于求”的原则,毕业后依然保持着明眸。在那个女博士被称为“第三性”的时代,她们守护着学习的单纯,对枯燥、无止境的学习生活保持着最初的热情。

    他们似乎生来就有一种独特的韧性,在荆棘遍布的大环中。

    境里,既不呼天抢地,也不故步自封,积极适应着种种残酷的法则,然后在孤独又狭窄的夹缝里倔强地成长着,直至幼弱的蓓蕾终于绽放出散发幽香的花朵。     我也不喜欢一个老气横秋的同学每每带着怨气絮叨:“这个国家坏掉了……”     相比起来,我更喜欢陈文茜郑重其事的坦言:“在我成长的岁月中,日子不是一天比一天匮乏,反倒是一天比一天有希望,这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幸福。”     她并非盲目闭塞,她只是看到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忧患与安逸,悲剧与欢乐,永远并存”。     前几天看书,书中讲到有一名大学生对大学教育充满了失望与不满,财经作者吴晓波说:“办法其实只有两个:一是逃离,坚决地逃离;二是抗争,妥协地抗争。”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