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宴的逻辑
时间:2022-06-29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如果有人请你吃饭,你是真的不感兴趣,但又不好意思不去。结果你不顾各种无奈,还是要去开会。怎么能避免下次呢?怎么做才能在短时间内避免再见到他而不失礼貌?
最好的方法之一是你买单,把他邀请的这顿饭变成你的慷慨款待。这样,他欠你一顿饭。就算以后他再约你出去,你也可以问心无愧的找借口。反正现在欠人情债的不是你。
如果你不怕难受,也不管这个人以后会不会看不起你,总之就算你见他一面,也不要再见。那你可以反其道而行之,让他高高兴兴的买单。从此,你欠他一顿饭。按照常理,他绝对不会一次次打电话来催“哎,你还欠我一顿饭呢。”(如果你这么说,那肯定是熟人不用躲闪。)
当然,上面的情况被简化了,我还没有统计双方的性别差异,年龄,年龄,地位。如果考虑到这些情况,情况当然会复杂得多。但是,这么复杂的道理,我们大部分人都不需要在课堂上被教授或阅读,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就学会了。
因为请客和被请的逻辑是整个社会关系逻辑的一个切片,只需要看一个人能不能成为“人”,只要他懂得请客。
比如李嘉诚请你出来吃饭,你觉得他会在饭后告诉大家“还不如这顿饭的AA制”吗?当然不会,因为大家都知道地位越高,身家越富有,就应该请更多的人吃饭。
法国社会学大师莫斯曾在20世纪初的经典著作《论馈赠》中证明,这套待客之道并非中国独有,世界上几乎所有文化都有“人情”和“面子”的概念。世界上几乎所有有权有势的有钱人都有责任买单,他们也愿意这样做,因为这样可以显示他们的地位。
莫斯举的例子中,最著名的是北美印第安部落的“库夫宴”。
据说每年秋冬,部落闲来无事,就聚集在镇上大摆宴席,玩得不亦乐乎,有点像我们过年。不同家族的酋长会轮流请客吃饭,宴席上的佳肴美馔不言而喻是吃不完的,主人还会送给客人大量的金银首饰和贝奇皮毛。另一方面,客人们不能空手去参加聚会,他们会得到同等重量的礼物。
主人为了表明身份,会没完没了地回礼;夸张的话,要当场销毁礼物和自己的财富,意思是“我不在乎这点小钱”。吃了人家的饭,当然是人家请你回去,不然会被人笑话。为了避免羞辱我们的祖先,回请的时候记得吃得更豪华。到了冬天,这些部落能够耗尽他们一整年辛苦赚来的财产,最慷慨的一个就成了这个地区最有权势的人。
不要以为这只是少数民族的奇怪习俗。莫斯说得很清楚,送礼请客的奖励心理无处不在。人要把所有的饭钱和礼金(如果不是双倍的话)都还回去,这是理所当然的,这是人际交往的义务,也是社会关系的基石。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