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画家中的科学迷


    时间:2022-06-29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画家里的科学迷

    第一,带来“科学形象”

    在自然科学的各个学科中,都有一些内涵丰富的意象,对于知识的解读是不可或缺的。有些意象在结构上是对称的,具有平衡、对称等美学特征,所以往往被“有意”的画家认定为绘画创作的意象基础。荷兰画家埃舍尔就是这样一个科学迷。他经常阅读科学著作。用他自己的话说,主要是看书上的图,内容看不懂。他以“科学图像”为基础创作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堪称科学与艺术结合的典范,以彭罗斯步骤为基础的《上行和下行》就是其中之一。

    图1所示的彭罗斯阶梯是由数学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设计的。英国皇家学会成员彭罗斯曾与霍金一起研究宇宙天文学,并取得了许多成就。闲暇时,他喜欢和父亲(著名遗传学家)一起玩几何图形,设计过许多不同凡响的几何图形,彭罗斯台阶就是其中之一。这一步很玄妙:逆时针走,台阶会一步步升高,但没有一个是最高的;同样,如果顺时针走,台阶会一步步下降,不会有最低点。当然,这样的几何是不客观存在的。埃舍尔的名画《上行和下行》(图2)对彭罗斯台阶进行了更加精彩的诠释。他画了一座高耸的宫殿,屋顶周围有台阶。有两队士兵在巡逻,一队上台阶,另一队永远下台阶,永远到不了最低点,如此往复,永无止境!埃舍尔的再创作为几何图形增添了艺术和人文元素,写实的画面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和神秘色彩,使画作耐人寻味,更具趣味性。

    比利时超现实主义画家玛格丽特也是科学迷(虽然他自己不承认)。他的作品画面奇特,构思奇特,让人感觉很神秘。晚年,他曾对记者说,“我创作了1000多幅油画,但只创作了100多个秘密!”事实上,他的一些想法取自科学图像。例如,图3 《女巨人》显然是神经科学中著名图形艾姆斯房间的复制品。

    图4是美国心理学家艾姆斯设计的一个奇怪的房间:房间不是正方形的,前墙与后墙不平行。左墙的长度几乎是右墙的两倍。

    让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女生分别站在房间的左后角和右后角。如果有人从前窗往里看,左边的女孩看起来像个巨人,比右边的女孩高将近一倍!这是因为房间里的所有元素都让人觉得两个女孩站得离自己一样远,所以只能判断视网膜上影像大的女孩高,影像小的女孩矮(图5)。

    第二,学习科学理论,指导绘画实践

    用科学理论指导绘画实践的画家是第一位法国画家修拉。他是这样说的:“人们在我的作品中看到了诗意。其实我只关心我的方法。除此之外,其他的我都不在乎。”

    修拉出生在巴黎的一个富裕显赫的家庭。他小时候就开始学习绘画。当他年轻的时候,他经常和他的母亲坐在伯特虎门公园休息。后来的很多作品都是受他那段时间的观察启发而创作的。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他受到了印象派绘画的影响。他学习绘画的时候,正是各种色彩研究理论相继问世的时候。当时最著名的是化学家谢弗勒的作品《论色彩的同时对比规律与物体固有色的相互配合》。

    舍弗勒同时发现了颜色对比定律:两种颜色并列会影响眼睛对每种颜色的接受程度,导致色相和色值产生偏差。例如,如果你把浅绿色和深绿色放在一起,浅绿色会显得更浅,深绿色会显得更深。

    印象派画家莫奈和德加都读过这本书,并从中受益。美国物理学家奥格登鲁特的学术论文《现代色彩学》对修拉有直接影响。这篇论文描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当从一定距离观看时,不同颜色的小点放在一起会自动融合成另一种颜色。于是修拉将这一理论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绘画实践中,创造了独特的——点的绘画方法。比如画一片绿叶,他没有在调色盘上混合黄色和蓝色的颜料,而是在画布上画了几百个黄点和蓝点。深绿色的蓝点比较多,浅绿色的黄点比较多。当观者在离画稍远的地方欣赏这幅画时,这些色点会在视网膜上连成一片,看上去就像一片绿色,显得格外和谐明亮。

    他死得太早,只留下几部作品。图6展示了他的早期作品《侧坐的模特》。从画中可以看出,图像是由不同颜色的点组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分离主义”或“新印象主义”。修的绘画有一定的影响,他的后继者有西内克等。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