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瓜的盒子
时间:2022-06-2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在日本,电视刚出现时被嘲讽为“傻瓜的盒子”。
当时在日本有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电视让一亿日本人变成了白痴,看电视只会降低人的思维能力。”
看这口气,你以为是像今天的美国嘲讽看国产影视剧会损害智商吗?
说真的,这样的笑话一点都不好笑。能尝到的只有苦涩,失望,恨。
80年代,原本笨重的相机被小型便携相机取代,卫星传输技术开始成熟。技术的进步给日本电视新闻节目带来了极大的繁荣,电视台之间的竞争空前激烈。
但是技术进步了,人的素质却跟不上——。这里说的人,不仅仅是节目制作人,还有电视机前没有辨别能力的观众。
拍的人不知道拍什么,怎么拍,没有思想,没有使命感;看的人分不清好坏。有节目他们就看,心甘情愿的接受喂食。
所以出现了各种混乱。
媒体为了抢新闻,不确认事实;电视台为了节目效果和收视率,不惜添油加醋,增加剧集效果;没有基本的人权、隐私、伦理观念,比如无视受害者及其家属的感受,使用“麦克风暴力”,强迫对方接受采访。
20多年来,日本媒体频频出错,一次次触碰底线。
最著名的例子是1988年,日本高知县的一个学生旅游团在上海进行毕业旅行时,不幸发生火车相撞事故。
当学生家属在机场悲痛地等待他们的遗体时,日本记者冲上前去问道:“你现在感觉怎么样?”
另一个例子是1985年JAL的崩盘。遇难者中有一位著名歌手,他的妻子沉浸在悲痛中,被数百名记者问及“你最珍贵的记忆是什么?”
你想想,这一幕是不是和现在中国媒体的乱象异常相似?我们都能在中国的媒体乱象中找到相应的例子吗?
比如2015年贝拉去世时,潜入医院太平间拍遗体照片的深圳记者就引起了公愤。
比如2014年马航MH370航班失联,被围堵在丽都酒店,对心碎乘客家属肆意使用“麦克风暴力”的数百名记者。
比如那些肆意捏造谣言煽动情绪的微信官方账号,还有那些被疯传的“十万”黑心文章。
其实不仅仅是日本,中国,美国都经历过类似的混乱时期,然后制定了各种新闻行业的自律标准和规范。
所有的国家都是一样的,从同一个起点出发,经历同样的混乱,然后进化出秩序。
不同的是,他们起步比我们早一点。
但这是我们的后发优势。美国和日本发展的早,没有任何之前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跟在后面,以他们的经验教训为路标。
所以每当我为现状感到难过,感到失望的时候,想想美国人和日本人走过的路,我就有些武断的乐观。
只是进化不会自动到来。它需要每个人的努力:业内人士需要感到羞愧和动力,你我作为文化产品的消费者,需要表明态度。
哪怕只是抱怨和责骂的事情,让信息无良的生产者感到一点压力也是有用的。比较好的办法是:遇到烂片,不要去看;如果碰到传播谣言的文章,举报就好。
我喜欢说的是,有什么观众就有什么电影。如果你逆来顺受,没有选择,就别怪别人只喂你猪食。
日本的电视新闻业是如何从混乱中演变而来的?
就是因为电视台的每一个失误,都会引起人们的思考、批判甚至抵制。电视台也邀请普通人毫无顾忌地批评他们的节目。
美国的游戏产业曾经有过粗制滥造,不堪入目的历史。最终,所有的消费者都拒绝为糟糕的游戏买单,于是制造商们不得不将几十万个卖不出去的游戏卡带埋进垃圾堆,整个行业轰然倒塌。
原本只想赚快钱的黑心游戏厂商被消费者教育,然后美国游戏产业在废墟中重新崛起。
其实不只是媒体和泛内容制作行业。任何行业,任何领域,任何让你失望的事情,恐怕都一样。
我相信中国人的智力和进化能力永远不会输给美国,日本,或者其他任何国家。
所以,我对中国有信心。
愿你也一样。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