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个好觉”不应该是奢望
时间:2022-06-2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睡个好觉”对于中小学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明确提出“家校合作保证小学生每天10小时睡眠时间,初中生每天9小时睡眠时间”。按理说这样的要求并不高。只要家长稍微督促配合,保证学生睡个好觉应该不成问题。
但实际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中小学生睡眠不足的现象非常普遍,“特困生”越来越多。《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95.5%的小学生、90.8%的初中生、84.1%的高中生睡眠时间不足。
中小学生正处于“拔节抽穗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不能保证睡眠时间,不仅会导致孩子体质下降,精力不足,影响认知发育和记忆力,还会导致厌学或抑郁等心理问题。
“特困生”越来越多。除了玩手机,玩游戏,主要原因还是课业负担重。数据显示,中国中小学生每天做作业的时间为2.82小时,比全球平均水平高出近3倍。完成作业的时间太长,势必压缩学生的睡眠时间。一位中学校长坦言,“在和孩子们交流时,我了解到现在还有学生凌晨三四点起床学习,做作业”。
此外,“学校减负、家庭增负”也是影响孩子睡眠的重要原因。为了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相关部门和学校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在教育的焦虑下,校外培训成为很多家庭的迫切需求。前脚一出校门,后脚就踏入补习班、兴趣班、培训班。这样的孩子不在少数。
解决中小学“特困生”问题,只打一面板子显然不公平,需要多管齐下。进一步,要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破解“唯分数”、“唯上学”的评价体系;还要深化家校合作,共同做好中小学生作业、睡眠、手机、读物、体质等管理工作。同时,学生自身也要学会管理时间,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开灯,但我们也需要他们早点关灯,好好睡一觉。教育部门、学校、家庭、学生应齐抓共管,各尽其责,不要让“睡个好觉”成为奢望。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