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作家的素质


    时间:2022-06-2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作家的品质

    下面是两个小故事,一个来自亲身经历,一个来自阅读。

    80年代,我接待了一个西方人。他合作翻译了几部中国作品,当时很活跃。他刚坐下,还没来得及打招呼,就一脸惊恐地告诉我,他刚从外地来拜访一位作家,要主动翻译他的作品。没想到只说了几句,作家就说:“我的作品主要是为了我的民族,不需要你翻译。请赶快离开!”他问:“你认识这个作家吗?”我说:“当然,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他站起来,伸开毛茸茸的胳膊说:“啊,太可怕了!可怕!”他突然生气了。我安慰他说:“可能有些误会。请不要介意。”他根本不听,一直喊:“太可怕了!可怕!”

    他也来找我谈翻译。实际上,我们几年前见过面。在欧洲的一个晚上,我和他进行了第一次接触。我仍然记得那次会议的细节。基于那次接触,我可以略微想象他是如何与我的作家朋友相处和交谈的。说实话,那晚在欧洲我觉得有点受不了。我记得我旁边有一位中国作家同行。他一直拉着我的袖子,小声说:“我会习惯的。这些人这样说话。”第一次接触这些人,不太习惯。

    西方人离开我不久,我就遇到了那个让他觉得“可怕”的作家朋友。我问怎么回事,朋友告诉我:“那天他来了,说要翻译我的作品,我自然高兴,说要好好配合他。但他对具体作品的翻译毫无兴趣。他只是反复强调他“极其重要”3354。如果你不翻译,你永远不会被接受,你永远不会出人头地。写作没有任何意义和价值。他说他这种人对中国文学和中国作家来说是最重要的,非常非常重要的。他说,就文学而言,西方永远是中心,只有努力让西方人认可。3354‘这是你最重要的,我会告诉你怎么写,他们才会认可,才会喜欢。’"

    作家说,那时候他总是很有礼貌地接待对方,听他们霸气的发言听了很久。最后,他不得不如实告诉对方:“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和交流是很有意义的。我也希望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外国读者,但我不相信所谓的‘中心’一定比我身边的人更懂文学。虽然被西方认可是有意义的,但首先要让本国读者理解和接受。说到底,写作无非是头脑的工作,不是为了得到某些人的认可。为了满足‘中心’的利益而投机取巧,是违背做人原则和写作伦理的。”那个西方人打断了他的话,一遍又一遍地大喊,非常愤怒。我的作家朋友只好委婉地请他离开,说他目前的问题是如何写好自己的作品,而不是如何翻译,暂时无法与他合作:“我们的谈话到此为止,好吗?”

    在中国,这位“主宾”在哪里遇到过这种事?于是他觉得整个过程“很可怕”。

    这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于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没有忘记其中的细节。

    几年前,我读了一本南非作家库切的散文集,其中有一篇谈到了著名诗人艾略特,写了一个关于他过去的故事。艾略特被邀请在一所美国大学做一个关于欧洲诗人维吉尔的讲座。就在两天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全球一片哗然,影响无法言表。可惜艾略特这时来到了讲坛,因为这是一次预定的学术活动。当然,现场要说到这场大战,但他只用了一句话:“欧洲刚刚发生了一件事。”然后,他开始谈论维吉尔。艾略特潜心深入地阐述了维吉尔,尤其是诗人对欧洲文化传统的意义和永恒性。

    在整个讲座中,他从未提及刚刚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他在这个场合,这个时间,他需要仔细解释的,只有维吉尔,欧洲文化的基石。这一次,我们必须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艾略特谈到诗人的永恒,并没有视而不见。即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没能稍微转移他此刻的注意力、天赋和智慧的焦点。

    二战终将过去,维吉尔是永恒的。在他讲课的整个过程中,他只是沉浸在永恒的意义和认知中。

    一场世界大战将剥夺许多人的生命和幸福,并将永远改变世界。一个诗人不可能忽视这样悲惨而巨大的变化。一颗无比柔软的心,对苦难的敏感,强烈的尘世责任感,是这类人的生命特征。但这一次,在这个论坛上,他谈论的是维吉尔。他必须全神贯注于此,甚至可以暂时忘记周围动荡的世界。他想沉浸在诗歌的文化阐释中,进入“欧洲的永恒”。

    诗人如此专注于永恒和专门化。

    注于诗,对现实而言恰恰不是傲慢,而是最深的谦卑。诚实、认真、理性,使他没有慌乱如丧家之犬,没有汲汲于时下。他疏离了近在眼前震耳欲聋的那个话题,只专注于说好说透自己要说的。这样的人其实更可信,更有力。一个人必须蓄养气度,才能有良好的、持久的投入,无论对现实生活还是永恒的诗性,皆应如此。     如果艾略特那一次讲座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维吉尔搅到一起,搅成一团,会是多么糟糕!     他没有慌乱,气定神闲。他当时要做的事情的性质,决定了他必须如此。     在我们这儿,有时候,女明星掉了一颗牙或富翁感冒了,主持人都恨不得让人取消讲座,或使主讲人的一席话变得疙疙瘩瘩,再也不流畅。这时候,诗人的尊严是谈不上的。有人认为,在钱、权、名、色之下,尊严是不必谈的。这差不多已经化为习以为常的惯例。     如上就是这两个故事了。现在看,一点惊人之处都没有。可奇怪的是,无论当时,还是现在,谁要当这两个故事的主角,哪怕有那么一点点意思,都是很难的。大环境,比如思想环境、艺术环境、语言环境、自然环境,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和创造,我们极其需要注意这些环境,从而让自己的小环境能够多少有所不同。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