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不运动?
时间:2022-06-2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一个人报名参加三个月后举行的体育比赛。这三个月他会做什么?答案显而易见。一只候鸟必须在3个月后迁徙到南方过冬。这段时间它在做什么?答案是:继续吃。
所有的野生动物要想在大自然中生存,都需要优秀的身体素质。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动物会有意识的运动,储备体能。候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部分候鸟不间断飞行数千公里,难度不亚于一场马拉松。然而,没有人见过候鸟在出发前运动。他们只知道不停地吃,似乎只需要储备足够的能量。
另一种情况是那些需要冬眠的动物,比如黑熊。冬天,它们会找个山洞,睡上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醒来。令人惊讶的是,黑熊一醒来就能从洞里跳出来觅食,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如果一个人躺在床上3个月不动,肌肉肯定会大幅度萎缩,因为人体肌肉需要维持一定的刺激才能保持原样。空间站的宇航员之所以每天锻炼,是因为太空中的失重环境不足以刺激肌肉。如果不运动,宇航员回到地球后连站都站不起来。
为什么动物不需要运动?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被很多人问过,但直到最近科学家才试图找到答案。人们发现冬眠不会使熊的肌肉萎缩,因为熊的血液中有一些因子可以保持肌肉细胞健康。有人曾经将老鼠的肌肉组织浸泡在熊血中,发现如果在夏天采集血液,老鼠的肌肉会继续萎缩,但如果采集冬眠熊的血液,肌肉萎缩速度会减缓40%。这个结果说明冬眠的熊会分泌某种化学物质,对肌肉有保护作用。
有些候鸟不需要运动的原因似乎和基因有关。一位加拿大科学家曾经研究过一种叫做黄腰莺的北美候鸟。他发现,只要通过人为控制光线和温度来模仿季节变化,这种鸟的肌肉细胞中的数百个基因就会立即发生变化,为即将到来的长途奔袭做准备。
从这两个例子可以看出,大多数野生动物的生活方式是相当固定的。它们每天每时每刻应该做的事情都是预先安排好的,所以这些动物只是简单地进化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生长模式,它们不需要运动就能保持肌肉活跃。
人类没有这个功能,因为我们的生活方式不固定。我们的肌肉需要时刻做好应对不同情况的准备,不能按照某种模式生长。有些人可能会问,那为什么我们的肌肉不简单地进化以永远保持强壮呢?答案是,肌肉是非常昂贵的奢侈品,保持肌肉健康需要很大的代价。研究表明,休息时的肌肉组织每天每公斤需要15千卡的能量,运动时的消耗会成倍增加。肌肉平均占一个人体重的40%左右,我们吃的食物中有20%是消耗在维持肌肉健康上,这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大自然不允许我们浪费宝贵的资源去支持一支强大的常备军。
自然状态下的人类不用担心肌肉萎缩。我们的祖先几乎每天都外出觅食。无论是狩猎还是采集,它们都需要不停地移动。一个因为某种原因不能动的人,吃不饱饭。这时,他体内的肌肉组织就会作为食物储备被消耗掉,帮助他度过难关。
现代社会形势变了,世界上有很多整天坐办公室的人。他们的心率和呼吸频率长时间保持不变,肌肉得不到足够的刺激,导致运动能力明显下降。这些人要想保持一定的运动能力,就必须人为制造一定的场景,强迫自己运动。这种场景被我们称为“演习”。
换句话说,运动的目的就是让现代人用最少的时间和高效率满足我们的动物本能,让我们这些靠脑子吃饭的人能够相对健康的生活。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