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 或空巢感
时间:2022-06-2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在19世纪的美国,一大批作家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毕业于哈佛大学的亨利大卫梭罗决定回国教书。三年后,他觉得回国不够彻底,于是玩起了“独居”,成为美国老一辈的“空巢青年”。
1845年3月,梭罗向《小妇人》的作者奥尔科特借了一把斧子,独自跑到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附近的山林里,自己砍树,建了一个小木屋,在小木屋里住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
他说他像生活在草原上一样独立,有自己的太阳月亮星星。然而,他没有独自静静地欣赏美丽的风景,而是写了一整本书来“炫耀”他的孤独生活,这本书后来成为许多文清的朝圣指南。
他觉得“周围自然环境带来的甜蜜和利益,人类邻居的虚无利益变得一点都不重要,我再也没有想过需要人类邻居的陪伴”。但他也明白,“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心自然。只要他们能够生存,他们就会为了一杯朗姆酒而出卖自己的自然美景”。
这话说得真好听。就像我身边那些伤心的朋友一样,带着几罐啤酒去海边,走一条偏僻的沙路,两边都是低矮的灌木丛,里面还藏着几株野麻植物。坐在僻静的沙滩上,抽着半包烟,看着毫无生气的污浊大海,深绿色的海藻缠绕着一切,周围的天空灰蒙蒙的。除了走之前留下烟头和酒瓶,你一定会拍一张假人的头和脑,花半个小时配一张美图,然后说一句“诗和远方”,然后默默的等着人家夸你。
他们熬夜加班,吃着脏兮兮的外卖,悬浮在粘稠的粥样雾霾中;一边听民谣,一边关心学区房政策,反思共享经济,祭出“男团”“女团”,给照片加滤镜。
他们的人生很分裂,骑着ofo逃离北上广,灵魂随意安放,对明天抱有幻想,因为仪式感本身比仪式重要得多。
虽然他们买不起湖边小屋,但城市“空巢青年”每周一次降价订购凋谢的鲜花,放在出租屋唯一一个向阳的窗口。他们在北欧倡导“安全距离”,热情转发“有人为了不和别人交流,假装失明十几年”的新闻。邻居对他们来说只是一串卡片上的数字。他们受不了和不倒垃圾的室友半夜回家,也懒得进入一段真正认真的感情。他们把独居当成一种更高的生活状态,并以此为标榜。即使是暴露在阳光下的“孤独与冷漠”,也是一种变相的“傲慢”。真正吃的苦,那颗破碎的牙齿,早就混着血默默吞进肚子里了。
这样的“隐居”充满了悖论。梭罗生活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已经看透了这一切。
梭罗的小屋离高速公路只有260米。天气好的时候,他能看到汽车穿过次生林。小屋距离康科德市中心只有2.13公里,好友爱默生的住所也在步行距离之内。甚至他父母的住处也只有10分钟的步行路程。理查德扎克斯(Richard zaks)在《西方文明的另类历史》中描述,梭罗几乎每天都去康科德,他的母亲和姐姐每周六都会给他送来食物,他自己也会时不时地回家“把甜点罐子舔干净”。
他在文学界的朋友也经常光顾他的小屋,在湖边举办聚会,甚至还成立了一个文人社团,叫瓦尔登湖协会。天天聚会,夜夜笙歌。
除了接待各种来访者,梭罗还在小屋附近引起了一场森林大火。起因是煮鱼汤。大火开始后,大哥没有急着灭火,而是爬到山坡上观看火灾现场。事后他写道,“这真是壮观的一幕,只有我一个人欣赏。”这场大火烧毁了300英亩林地。
青年文艺家真的很勇敢很勤奋的玩文艺,“隐士”比做隐士更迷人,“空巢”比空巢更吸引人。门一关,我就觉得自己和人群疏远了。我经常抱怨生活和爱情欺骗了自己,至少在精神上,让人感觉被孤立了。
能够自由选择独自生活,绝对是人类的进步。然而,做一个真正的隐士并不容易。开车半个小时去闹市区享受烟火生活,通常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交流需求。如果沉默能给你力量,那么你可以选择闭嘴;如果你还需要一个繁华的城市,那就尽情享受吧,不需要“外冷内热”去刻意营造一种“高级”的孤独。“空巢青年”也不是一个时髦的标签,谁都可以贴在自己身上。
那是什么意思?诚实的生活方式实际上是按照你身体的意愿行事。饿了才吃,爱了就不用撒谎。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