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企业招不到好工人


    时间:2022-06-2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企业招不到好工人

    在德国,上大学的人比我们想象的要少得多。高中毕业后,很多人直接去了一家企业。德国的职业教育非常发达,培训学校很多。员工进入企业后,企业会花一两年的时间对员工进行严格的培训。经过培训,这些人都是非常合格的产业工人,将来可以成长为高级蓝领。德国产品的高质量和技术的完善与这种严格的职业教育密切相关。令人惊讶的是,他们的工资并不低。

    其实中国过去也有这种情况,但后来这种传统消失了。上世纪50年代,一个八级工人可以养活一家八口,工资甚至比工程师还高。我和格兰仕的老总于聊过,他告诉我一些让我吃惊的事实。

    格兰仕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可以称之为世界行业冠军的企业。于昌告诉我,他现在最大的痛苦就是招不到人,招不到好的蓝领。现在因为大学扩招,孩子都上了大学,不愿意上职校。

    1999年,中国大学生刚刚超过500万,2015年达到3700万。大学扩招后,一些本来上不了大学的人也上了大学。这就带来了一个很大的问题:一方面,这些大学生白学了,大学的师资和教学资源跟不上扩招的步伐,导致整个教育质量下降;另一方面,那些中职、技校也招不到好学生。

    企业的薪酬制度,社会的价值标准,可能会促使大家集中精力去“学习,做一个优秀的官员”,仍然认为“一切都是劣等的,只有读书才是高的”,而手工劳动、手工制造还是比较低级的。薪酬制度也是如此。中专或技校毕业的,工资比较低。

    所以中国的价值标准和薪酬制度,让很多人不愿意做蓝领,甚至是高级蓝领。

    现在提倡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但是,有急躁,有自信,甚至有点不务正业的态度。

    当我们谈论丰田时,我们指的是“丰田制造”。我们没听说过“由丰田创造”,这并不妨碍丰田成为大公司。丰田的创造力融入了这一制造过程。真正的高端制造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上面说的8级工人工资比工程师高,日本就是这种情况。对于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来说,接受职业教育的人数应该多于接受普通教育的人数才是更合理的。中国要想成为真正的工业化国家,没有工业化基础人才的推动,很难完成工业化进程。现在制造企业招不到合格的蓝领,大量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说明现有教育的偏差。

    德国、瑞士、日本这些真正的工业化国家,注重的不是“学历教育”,而是自身的素质教育。比如在日本,小学、中学甚至大学都有“动手教室”,学生可以在那里学习木工、设计、绘画、陶艺等。在日本人看来,国家的产业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坚持在教育上“做事”。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