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卡夫卡的“情人”和“罪人”


    时间:2022-06-2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卡夫卡的“爱人”和“罪人”

    她有纤细的手。她有一头浓密的黑发。她的笑容纯净迷人。她的声音“有表演天赋”。她的名字是多拉迪阿曼特。1923年7月,卡夫卡在疾病的困扰下,来到波罗的海的小镇米里茨里,住进了犹太人的度假村。一天,卡夫卡路过厨房,看到一个女孩正忙着杀鱼。他似乎被感动了,不满地说:“多么纤细的一双手,工作可以多么残酷啊!”

    他们就是这样认识的。

    多拉当时是这个度假村的厨房帮工,之前在柏林的犹太孤儿院做过小裁缝。这给人一种感觉,多拉是被生计所迫的难民。其实她出生在一个有名望的犹太家庭,只是因为年纪小,不满父母保守的观念,才离家出走,四处流浪。与此同时,由于日益严重的肺结核,卡夫卡四处求医疗养。就这样,两个人,像两粒沙子,在这个度假村相遇了。这是偶然的,也是注定的。此时,卡夫卡的生命只剩下11个月了。但在这短暂的时间里,卡夫卡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温暖和爱。对此,卡夫卡“愉快而真诚地”告诉我们:朵拉付出了一切。

    从某种意义上说,卡夫卡和朵拉是“父母意志的弃儿”,是精神的流浪者,同时又是“文学的寄生虫”。两人一见面,多拉就用希伯来语读了卡夫卡《叶塞尼亚》,让卡夫卡“整天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中”。他们很快坠入爱河,在柏林租了房子并一起生活,“过着真正幸福的家庭生活”。去世前一个月,卡夫卡正式向朵拉求婚。但随后迎接他们的是卡夫卡的葬礼而不是婚礼。因为没有婚礼,朵拉似乎没有权利举行她爱人的葬礼。但她坚持出现在卡夫卡的葬礼上,在冷嘲热讽和责备的目光中“哭得死去活来”。多拉的哭泣震惊了卡夫卡的亲人,以至于他们不敢大声哭泣,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贬低多拉的哭泣。可以说,卡夫卡下葬的时候,只听到一个人在哭,就是多拉的。这几乎是卡夫卡一生的象征: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朵拉短暂而真诚地温暖过他。

    一想到卡夫卡,总觉得这个世界对他不公平。他给我们留下了如此珍贵的文学遗产,但他的生命,每一天每一夜,都是在极度的受伤和苍凉中度过的。多拉的出现,让我们觉得上帝还了一点亏欠卡夫卡的债。同时,多拉欠我们一笔债:在卡夫卡的授意下,她亲手烧毁了大量卡夫卡的手稿。她没有及时公开,而是私下保存,以至于后来被盖世太保给毁了。自己烧掉,私自收藏,都是出于爱,但她对卡夫卡的爱构成了不可挽回的“罪”。卡夫卡总是让我们感到无所适从,“存在的荒谬”,真的很无奈。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