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旅行鄙视链


    时间:2022-06-2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旅行鄙视链

    旅游的人普遍看不起旅游。

    旅行,也就是四天三夜,豪华酒店,全职公司,直飞往返……旅行有点像上班。即使出来玩,也和上班一样日程紧张。而且,连“自由”都已经安排好了。想获得一些额外的自由,从领导到小组成员都很紧张,生怕浪费大家的时间。

    几年前,我陪父母进行了一次“新马泰”之旅。我在新加坡的时候,团里有个女生说想抽出一天的行程,去看看定居在那里的奶奶。结果当地公司陪同的一哥们很不客气的跟我说:“不符合规定。如果退团,一天要赔偿1000元。”女孩听完,只能停止思考。团费才4999元,好像花钱坐牢。

    多年前,王小波写道,他在欧洲遇到一个国内旅行团,穿着同样的西装,黑鞋白袜,走在欧洲的一个古镇里,感觉特别不和谐。差不多二三十年了,很多人还在批判同一个东西。啊,那些选择自由出入的人,看到那些团客,真想转身装作不认识。其实我挺感谢那些除了花钱拍照什么都不干的同胞的。如果不是他们,主要发达国家的签证也不会这么好发。

    两天前,我路过纽约的帝国大厦。一位讲粤语的导游正试图向一群老年人解释一些事情。对面的一群老人看起来就像小学生春游一样。他们热情满满,当时也有点感动。在人类生活的童年和晚年,我们似乎不像成年时那样讨厌同类了。

    至于旅游鄙视链,我觉得最难做的是那些自以为很了不起的团客。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作者说他去印度旅游了。游里有个土豪,什么都不懂,也不会说英语。他还带了一个秘书。有一次作者帮他解决了一些问题,土豪马上表示感谢。果然,两天后他给了作者一个名卡包。交货后,土豪说:“真正对别人好,就是把最好的东西带给别人。你看,我给媳妇买这些名牌,每次都是。”

    于是,一个文艺风的姑娘就被轻易收买了,马上得出结论:“真正的感情就是把最好的东西给别人。”

    最让我不解的是,她花钱跟团去了印度。印度到底是传说中的神圣,还是现实生活中的凌乱,她一点印象都没有。剩下的都被土豪买走了。就像上海南京路的一次旅行,她继续梦想着一个真正爱她的男人应该送她最好最贵的包。

    况且旅行,一如既往的是一场我鄙视你你鄙视我的战斗。

    在我的微信朋友圈,有一对中产夫妇专程去了法国的米其林餐厅,当然很好,很有味道。为了增添一些中国特色,他们会在饭间到附近景点闲逛时,拿出一袋瓜子慢慢吃。

    丰子恺写过一篇文章《吃瓜子》,说他坐船去日本,开了一罐瓜子,请船舱里的日本人吃。这才发现日本人根本吃不到。丰子恺吃了又吃,发出了类似的感慨。瓜子是消磨时间的一大利器。我想知道中国人到底有多少时间,都浪费在吃瓜子的过程中。

    当时流行的东西,100年后可能会变得优雅。总之,夫妻俩在法国各个景点吃瓜子的样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聊到某地的桥后,他们可以笑着聊到那里吃瓜子。

    朋友圈旅行越来越高级,很多人开始看不起那种每天安排的跟跟团一样紧的旅行,虽然和导游、旅行团是分开的。出国也看不起买大件,一到旅游景点就看不起合影。

    你刚登上游轮,发现有人登上了私人游艇;你刚去过发达国家,发现他们都在那里买了房产。无论你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会有人装作不懂:有什么好去的?

    说到旅行,就是一大群人无处安放的优越感。

    而真正踏上旅程,我保证,那些不知道优越感从何而来的人,会立刻开始燃烧。

    有人一出门就爱说,我是中国胃,一定要吃辣的。没问题,但这种人会说:“哎,你才出国几天,就装得像个外国人。”

    看到别人买包,她当然不会错过机会:“为什么在这里买这种包?你得去意大利才能买到!”

    简而言之,有人处处踩你,只是为了说明他是旅行鄙视链中的最高一级。

    出来见见世面本来是件好事,但你继续选择活在自己的狭隘里,何必花那么多钱。至于旅行,我总觉得什么样的旅行都可以。就像拜伦的东方之旅一样,是“看人,而不仅仅是在书上读到的人”。

    为什么不看看朋友圈里那些人类,老是盯着张司?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