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赛跑的不是人
时间:2022-06-25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互联网的出现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但也是人类的灾难。很多行业都被替代了。就业出路在哪里?
人类进入失业模式。
我们这一代人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失业状况。有人说经济不景气,有人说产业结构不合理,有人说这个社会太不公平,还有人说这是中国教育的失败,等等。这些分析也有道理,但直到我看了一本叫《与机器赛跑》的书,才觉得实际情况可能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当我们谈论中国大学生失业的时候,我们通常会忘记失业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比如奥巴马开始第二任期的时候,外界估计美国应该会创造很多就业岗位。实际数字一公布,所有人都傻眼了,仅仅创造了13.5万个就业岗位。这是什么概念?也就是美国当月创造的就业岗位数量甚至没有赶上美国平均新增人口。欧洲更糟糕。如果你去西班牙,街上的年轻人基本都失业了。
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失业,而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甚至政治危机,可能会给一代人的命运带来巨大的转折。
互联网带来的影响。
许多人仍然对互联网技术掉以轻心。比如在媒体领域,很多人都在说,“不要老是说传统媒体的死,你们这些做新媒体的也不要老是说老东家的坏话。”
但要知道,互联网根本不是新媒体。互联网是母体媒体,所有原有的媒体样式都应该在新的基础上重新运行。无论你是哪种传统媒体,你都必须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血管和血肉,才能获得新生。所以不管我们对传统媒体用的词是消失还是转型,最后都是在描述同一个现象。如果不处理互联网这种全新的技术,那就没有好下场。
人们长期以来低估了互联网。许多人认为互联网只是为了好玩。看着孩子去网吧打游戏,发QQ,聊微信,不就是为了好玩吗?它能对行业产生如此大影响吗?
2004年,有两位经济学家也意识到互联网可能会给人类就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他们说,在这个冲击来之前,我们先坐成一排,看看哪些行业会受到冲击,哪些行业相对安全。他们认为简单的工作,比如写代码,大规模的操作,可能会比较辛苦,这些职业也不是很安全。
而他们认为稳定的职业是什么?他们举了一个开车的例子。很难拿开车开玩笑。开车时,一个人必须睁大眼睛,倾听四面八方。他接触和处理的信息是巨大的,互联网暂时处理不了这种事情。我们不知道经济学家在2004年谈论这个“暂时”有多久了。6年后,谷歌在官网宣布,他们在技术上成功实现了无人驾驶。这辆无人驾驶汽车已经在美国几个州跑了超过10万英里,唯一一次交通事故是有人用车撞了它。那证明这个技术已经成熟了。在车上安装各种传感器,提高运算速度,每秒20次监听周围所有运动物体的状态,然后反馈到计算机中心,控制车体的运行。这是计算能力、网络能力和各种技术能力进步的结果。
当无人驾驶真正实现后,我们就可以判断它会对人类就业产生什么影响。你可能会认为司机这个职业可能会消失。是的,判断是正确的。还有什么?我曾经问过一些企业家和朋友,我给了他们一个问题。假设无人驾驶汽车在中国普及,会对整个汽车行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大家都说无人驾驶汽车就是说我不用驾照也能买车,所以汽车销量就上去了。
我说,恰恰相反,汽车的销量不会上去。或许汽车作为一种大类、耐用、高价的消费品,将彻底退出消费者的名单。但不包括玛莎拉蒂、迈巴赫等具有收藏价值的豪车。只有普通人的汽车可能会退出消费者名单。
这话怎么说?想象一下,现在满大街都是无人驾驶汽车。如果我们在智能手机上下载一个APP,就可以在手机上订车,让无人驾驶汽车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来接我,送我去哪里。我下车的时候,车可以去接下一个客人。所以,无人驾驶汽车的普及,很可能不是增加汽车的私人拥有量,而是让汽车进入共享经济的状态,变成公共租赁商品。
假设我的推断是正确的,那么结果就是无人驾驶汽车普及后,现在的汽车行业有一半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一半?也就是说,所有的汽车公司都从事销售、品牌、营销和客户俱乐部,所有的营销渠道,以及4S店汽车零部件、维修和保险。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工业社区。
我们认为互联网浪潮对就业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一把相对温柔的刀。但现在看来,更有可能是惊世一击,直接在这个社会上刺了一个洞。所以六七年前我们不仅绝对低估了互联网,甚至现在我们可能仍然低估了互联网。在许多领域,如无人驾驶汽车、翻译、医疗技术数据和法律文件的处理,计算机正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取代人类的能力。
20世纪初,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讲过一句话,他说有一个词现在还不太著名,但是未来你会越来越多地听到它,它叫技术性失业。我们人类用聪明才智发明的这些技术,反过来会导致我们失业,这是一个越来越清楚、越来越壮大的趋势。听着一百多年前凯恩斯讲的这句话,再想想现在我们自己从魔瓶里放出的互联网这个比以前所有的技术都要强悍无数倍的新东西,你不觉得这是一个真正的恐怖故事的开始吗?
可能有人会问,你怎么把技术进步的前景描述得如此漆黑呢?难道技术进步不是人类经济繁荣的一个最基本的因素吗?没错,其实人类恰恰经常犯一个相反的错误,就是低估技术的作用。比如说克林顿刚任总统时召集一帮经济学家来讨论经济问题的时候,大家都没有提到互联网。这说明我们人类经常在固有的格局和资源里想经济发展问题,所以我们总是忧心忡忡。可是人类一次又一次地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打破了现在的资源格局,让资源重新呈现它的版图,实现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