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快乐还是金钱?


    时间:2022-06-2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先有happy,还是先有money

    “快乐还是金钱第一?”听起来像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对于亚洲人来说,先赚到足够的钱,才能拥有更多的幸福,这几乎是金科玉律。然而,我的一个背包客朋友,用他的人生故事让我思考“先有幸福,再有收入”的可能性。

    菲利普,今年10岁,是我在去曼谷的廉价航空上认识的一个旅行者。他有大多数背包客的友善和活力。他一上飞机就主动和我邻居打招呼,热情地告诉我曼谷的各种旅游信息。当得知是第一次去泰国,作为泰国专家,他有义务主动带路。最后,他帮我用泰语从柜台买了最便宜的火车票,把我放在对面的站台和车厢,解决了我初到陌生国度时很多陌生人的尴尬。

    一路上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他举例说,与普通游客认为泰国落后,到了泰国只敢喝瓶装水不同,“广告教导我们,瓶装水看似纯净健康,但实际上,当地工厂的水源和质量控制都不为人知。反而并不比通过国际标准的自来水厂的净化程序更可靠。我和泰国当地人一起喝了N年自来水,没有任何问题。相信当地人自己的经历,不要相信那些想赚你钱的广告。”

    菲利普,毕业于英国名校法律系,有犹太血统。根据注重教育的犹太传统文化和父母的期望,他首先获得了律师资格。然而,他厌倦了职场上的欺骗和英格兰阴郁诡谲的天气,毅然放下令人羡慕的高薪工作,只身前往亚洲。

    他游历了许多国家,最后搬到了泰国。他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每天享受阳光,享受美食,享受路人微笑的自由生活。他开始对泰国的一切都很疯狂,到处学习泰式按摩和养生疗法,对东方的太极、气功、风水也有很多心得。

    我很好奇,他哪来的钱去泰国享受生活?

    原来,他在泰国留学并取得泰式按摩专业执照后,每年暑假飞回伦敦三个月,与五星级酒店合作水疗,每小时收费新台币三千元,有时一天可赚两万多元。然后他拿着在英国赚的钱,带到物价低廉的泰国,利用两国的物价差距,缩短自己弯腰捡五斗米的时间。

    过去,为了支撑英国的高生活水平和税收收入,他一周要努力工作5天,全年有近300天在奋斗。但现在,他可以在气候宜人的泰国舒舒服服地生活,悠闲自在地生活。他这种坐廉价航空廉价往返半个世界的“国际候鸟”在泰国并不少见。首先他找到了自己快乐的特长,促使他成为一名职业者,然后钱也就随之而来了。

    中国社会普遍有一个观念:“要想幸福,必须先挣钱。”但大多数人往往是为了赚钱而失去了快乐,或者是赚了钱之后失去了快乐。

    我观察了很多既快乐又有钱的人,发现很多人都是先找到让自己快乐的工作。虽然一开始收入不多,但我愿意做的,要么是自己很有天赋,要么是兴趣极其浓厚。结果是,我在投入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比其他不感兴趣的事情做得更好,一点也不觉得苦,因为我乐在其中。无形中,他们也比别人更努力、更勤奋,很容易成为某个工作领域的佼佼者。

    罗大佑是一位对华语乐坛有着深远影响的音乐家。他从小就喜欢音乐。他原本是一名放射学家,但后来决定放弃医学,转而追求音乐。因为热爱音乐创作,他认为自己很难在几万个博士中脱颖而出,但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想法是他最自信的领域。他说:“当医生的同时做音乐还可以,但结果不会那么好。可能这里65分,那里60分,不专业。慢慢专注100%做音乐,结果却更明显。”很多人不知道,罗大佑光是《恋曲1990》的版税收入就有1000万新台币,这让他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愁吃穿。

    当你拥有了一项“别人不会是唯一能做到的”的独家绝活或独特业务,只要你做出了口碑,财富自然就水到渠成了。你可以同时拥有快乐和金钱,这并不奇怪。

    但是,我们的社会往往鼓励一种“做什么最管用”的投机心态,等于浪费了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因为一份公认的好工作不一定适合所有人。众所周知,如果毕业于哈佛经济系的林书豪当初选择了大多数人认为是不错出路的金融路线而不是他热爱的篮球,他现在可能是一个抑郁的华尔街交易员,而不是一个为自己的热血和努力而惊叹的明星球员。以前的传统观念是“要有幸福,必须先有钱”,所以很多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希望先挣钱,再换幸福。有时候,即使拿到了钱,兄弟之间争生产,家庭反目,反而失去了幸福。现代人的思维是多元化的,各行各业都可能有出头之日,不必走很远的路。像篮球明星林书豪和新锐设计师顾友文这样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他们都是专注于自己的专长先让自己快乐起来,朝着自己的梦想勤奋努力,而不是先评估有没有出路,再去钻大家公认的热门路线。

      不知道是不是受科举制度遗毒影响,东亚各国的升学压力向来是个问题。华人的教育观鼓励子女用功读书,或许便能加官晋爵,这也造成现在台湾高学历泛滥的现象。而西方国家则主张让孩子发挥个人所长,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我喜欢用一个比喻:每个人的天赋都像一种饮食工具,有的人像汤匙,擅长盛汤;有的人像叉子,适合用来吃水果;有的人则像筷子,除了喝汤以外,几乎什么都能夹。但是,人往往无法马上分辨自己擅长从事什么行业,必须长期观察自己、多方尝试摸索,才能了解。因此,看到别人当律师、会计师似乎出路很好,就处心积虑去考证照、累积种种资历,却忘了自己能做得好而别人也无法取代的事,才是天赋所在。也忘记自己是否拥有该职业的天赋;盲目追随的结果,就是拿筷子舀汤,或拿汤匙吃面,到最后可能变成四不像,无论做筷子还是汤匙,都无法发挥原有的功能。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