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代价
时间:2022-06-2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我看过一份唐朝公务员的假期表,觉得他们的假期真的很长很诡异。比如父母住在3000里外,每三年有30天省假(不包括路程):父母去世,被迫辞职三年;亲自授课的老师去世,给了三天假;家人去世纪念日,放三天假。
假期很多,我只挑了几个。看完之后我的第一反应是:真的是人性化管理!那我觉得不对。更恰当的说法是,社会在通过制度来支付道德的成本。
我们一直认为,道德是人性中一种隐性但确定的存在。一旦被挖掘出来,就会大放异彩,一下子就来了,挥之不去。但是道德需要成本。从广义上说,如果我们想摆脱动物性,我们必须付出代价。比如原始社会,老人没用了,就被扔到山里等死;周公事件后,我觉得我需要花钱来赡养老人。仔细一想,当然道德是需要时间的。比如我的老师去世了,我该不该去给他送行?去,请假,请假,扣钱,扣钱,落后别人,成为弱势群体,成为弱势群体,很难翻身.如果在唐朝,社会默许我去祭奠,打理事情。
有了唐朝的假期安排,现代人似乎觉得虚浮了。但这些社会制度就像绳索一样,牢牢束缚着道德的社会认同,防止其崩塌。但现代社会增加了生存成本,拒绝支付道德成本,发现社会崩溃了,于是慌慌张张地捆绑起来,试图用绑架的方式来捆绑散落的人心。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