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30岁死 80岁葬
时间:2022-06-2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第一批90岁的人额头上都贴着标签:佛教、秃顶、朋克健康.跳舞的迪戴着护膝,生理期只吃枣味冰淇淋。
一种面对岁月的焦虑感用——只眼睛喷薄而出,同行开始占据各行各业的舞台。朋友圈可以随便刷出几个“30under30”(福布斯“30岁以下商界领袖排行榜”)。再低头看看自己。不能为所欲为,不能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脖子被欲望烧红了,还敢自称佛教徒。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焦虑不仅仅出现在90后身上,80后“三十几岁很难立足”,70后“四十几岁很迷茫”。在这个年龄,保罗奥斯特,一个40后的作家,也是极其贫穷的。他像一只无头苍蝇,找不到未来的方向。他曾经靠给色情杂志写文章为生。60年代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作家中,很少有人有这样的失败。
他在1996年出版的《穷途,墨路》中写道:“在30岁左右的几年里,发生在我身上的一切都以失败告终,那段时间我过得很艰难。婚姻以离婚告终,写作失败,手头太紧。我说的不是偶尔的赤字或者暂时勒紧裤腰带。我说的是持续的贫穷和缺钱,让人感到胸闷气短。它毒害着我的灵魂,让我无法从无尽的恐慌中自拔……”
保罗奥斯特1947年出生于新泽西州的纽瓦克。他的祖先是波兰犹太移民。大学毕业后,他去法国工作,70年代回到美国。那时候,美国的大街上满是疯子。奥斯特顺应时代潮流,在纽约从事商业投机,发明了棒球卡牌游戏,野心勃勃地发了大财,但最后没人买。
2011年,保罗奥斯特在类似的回忆录《冬日笔记》中计算。34岁之前,他在美国50个州中的40个州住过,租过21套房子,从事过大约30种职业,包括前面提到的色情作家,还有翻译、家教、棒球陪练、水手、出版商、投机商、保险推销员……现在在大城市打拼。在保罗奥斯特的一个冬天,他赢得了2500美元的彩票,熬过了新年。
缺钱的日子深深烙印在作家的写作基因里。保罗奥斯特(paul auster)在2003年《巴黎评论》的采访中说,他一直想写的是“关于钱的东西”,不是金融或商业,而是钱不够用和贫穷的经历。这个计划他已经思考了很多年,他的写作题目是《随需应变》。
今年,他70岁了,钱对他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他变成了一个穿着皮衣,戴着红领巾的英俊老人。第二次婚姻不仅给了他一个漂亮的妻子,还让他在事业上起死回生。103010形容他是“穿胶鞋的卡夫卡”。他的作品融合了欧洲风味的前卫与感性,文笔忧郁,文风明朗,善用讽刺象征手法。村上春树说:“能见到保罗奥斯特是我的荣幸。”
以前听过一句话:在人物传记中,你总能读到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人最后是如何拥有不一样的人生的。在他人生的开始,也就是前50页,书中的人物不会知道他在第300页会取得什么样的成功。他们不知道会出现在他们面前的伟大。
或许保罗奥斯特就是其中之一。他30岁时的焦虑不亚于现在的90年代。在决定走上写作之路后,他先后17次退稿,如今也写出了令人难忘的、可以代代相传的作品,并总结了自己的写作经验:“我写的每一本书,都是从我所谓的‘脑中嗡鸣’开始的。一种特殊的音乐或节奏。就我而言,我写小说的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努力忠于那种嗡嗡声和节奏上。这是一项高度直觉的工作,你无法争辩或理性地捍卫它,但你会知道你什么时候弹了一个强音符,你通常会确定你什么时候弹对了音符。”
现在,90后担心的是他们不能击中正确的音符。也许它击中了,但我现在还不能确定。
像保罗奥斯特这样击中目标的很少,但这位老人在40岁后就跌跌撞撞了。没有人能肯定地说,他们是在30岁、50岁还是80岁找到了自己正确的音符。但是只要你一直打,就不能还放音乐吗?
我怕我懒得再敲了。一天到晚卡着一张“被生活欺负过的脸”,准备跟风,造概念,把心灰意冷说成一切。
你说那句话是什么意思?有的人30岁死,80岁葬。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