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没有多子之福
时间:2022-06-2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长期以来,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误解:在实行计划生育之前,中国家庭普遍多子女,古代人认为“多子多福”,儿孙满堂。其实不是的。从公元初至20世纪初,中国每户平均人口约为5人,如果按核心家庭(一对夫妇加上他们的未成年子女)计算,平均人口不到5人。有儿孙的家庭屈指可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多生孩子多福气”只是一个梦想。
那么,人为什么会有这种错觉呢?
一是受小说和戏剧的影响。它们大多讲述皇帝和王子、富商和名人的故事。这些家庭的孩子可能比普通家庭多,夸张之后就成了六爷、七爷、八姐、十三姐。
二是混淆了核心家庭和复合家庭。许多“大家庭”并不是一个核心家庭,而是由几个核心家庭组成。看似人丁兴旺,其实每个核心家庭人口都不多。比如《红楼梦》的荣和宁府,如果划分为核心家庭,有几个符合计划生育标准。
三是被“大排名”上了当。以前大家族都是排大的,就是同一个爷爷的兄弟按辈分排。所以唐诗中有“元十八”和“李二十”,但他的二十个兄弟绝不可能是同一父母所生。如果贾府把贾宝玉这一代排个大名次,出个“贾二十”大概也不成问题。
四是把特殊当一般。历史书确实记录了一些令人惊叹的儿孙例子。皇帝有二三十个儿子也不奇怪。明朝一个郡王的成年儿子有一百多个。这些人也有数量惊人的后妃,但只占总人口的极小一部分,不具有代表性。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