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代艺术家画的不好?
时间:2022-06-24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长期以来,很多人有一个很深的误解:艺术是用来表达真善美的东西,如果背离了这些元素,就不是好的艺术,结果这些人愤怒地发现,现当代艺术变得越来越不雅,越来越乖张,越来越粗糙。
他们觉得现在的画家画的不好,都是在混日子。骗3354真的很冷门很时尚!但是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画家是在为谁创作,创作的目的是什么。
当然,这是一个极其宏大的话题,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解释透彻。但是我们要提醒大家,艺术是一种语言,它所讲述的内容取决于讲述者想把它讲述给谁,而不是谁能听到。
提到一幅优秀的西洋画,你会想到什么?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抓住了人类最微妙的表达;伦勃朗的《夜巡》像舞台布景一样富有戏剧性;天使的《德布罗意公主》安静优雅,处处流露出理性的审慎;克洛娃的《自由领导人民》奔放不羁,表现了革命的浪漫精神;布格罗《波浪》画面工整细腻,却能恰如其分地表现人物的生动情感;西米尔拉德《尼禄之火》叙事强烈,对比鲜明;施瓦贝的《浪潮》有着微妙的含义和独特的魅力。
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杰作都是在20世纪之前出现的,在那之后,在很多人眼里都是艺术灾难。他们发现,自19世纪后期以来,一些新崛起的学校不再擅长绘画。“始作俑者”莫奈创造了轮廓模糊的印象主义。梵高走得太远了,连颜料都懒得调,但至少他们的画还是有具体形象的。
后来表现主义越来越“厉害”,《呐喊》中的人物真的像鬼一样;马克的《林中小鹿》就像一面破镜子。毕加索,从《三个音乐家》 《格尔尼卡》到《哭泣的女人》,我们很难描述他画的是什么。1930后《百老汇音乐剧》《作品11号》01《大门》,画的更乱了。更让他们气愤的是,21世纪的现代和后现代画家,依然不肯好好画画,竭力创作一些煽情的飞蛾。
这些人的观点不全是废话。现当代画家确实刻意拒绝绘声绘色。莫奈18岁画《鲁埃莱的风景》,细致描绘每一片树叶;但当他51岁成名时,他画的整棵树变成了颜色的组合。毕加索在1936年前后画了一幅《自然史》的写实动物插画,但1938年画的《小公鸡》却像是一个孩子涂鸦般的小怪物。
但是,即使“画家故意画得不像”是事实,也不代表他们“画得不好”。要消除广泛而深刻的误解,我们应该知道绘画作为一门艺术是为了什么。
西方绘画起源于近东,埃及和亚述的浮雕和壁画虽然精致细腻,但都是教条的载体,是一样的。这些近东艺术后来流传到爱琴海,成为工匠吸引顾客的噱头。从彩陶和壁画开始,西方绘画装饰技法逐渐变得极其奢华,并一直延续到古典时期的末期。
这种风格在文艺复兴时期再次盛行,杰出的艺术家得到了达官贵人的支持。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装饰宫殿教堂,最重要的是“画得像他们”。艺术家首先研究色彩和细节,然后掌握透视和解剖的技巧,然后熟悉如何安排光影和戏剧场景。
渐渐的,艺人的地位有了一点变化。他们越来越脱离某个特定的赞助人,开始更广泛地出售自己的作品,通过商业交易过着富裕的生活。即使在这个时候,绘画也不过是两个人之间的生意。人们认为艺术理所当然应该表现“真善美”,但那是顾客的需求,而不是艺术家的想法。
换句话说,在西方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决定画面内容和形式的永远是购买者,而不是画家。正因为如此,20世纪以前的那些作品才让你如此满足。
但是到了19世纪后期,绘画市场完全变了。一方面,艺人的技艺已经接近极限,水平差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摄影引起了一波狂热,占据了大量肖像的市场份额,画家必须面对这种全新的冲击。
印象主义的意义在于它率先画出了黑白电影无法表达的东西。——丰富的色彩和动作,甚至时空的变化。艺术家面临的不再是简单的“画点什么”的问题,而是如何表达“摄影技术无法表达的东西”,这就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同时,自文艺复兴以来,随着社会财富的积累,人们的自省和关注达到了顶峰。宗教和神话中描绘宏大场景的审美趣味已经世俗化,崇尚个人情怀的思想潮流在19世纪后盛行。无论是作者还是观众,都处在一个新的浪潮中,开始将艺术视为思想的探索,而不是事件的描述。
神秘,运动,时空,形式,梦,哲学.画家在这些新的领域里努力学习,把作品卖给最能欣赏的人。
些突破的主顾,也利用这种艺术上的迎合获得更加丰厚的收入。
所以,画家生活在一个具体的时代,他們要用作品回应那个时代最现实的问题。富有的主顾决定了画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维持画家的生计,优秀的画家则宣示了拥有什么样的品位才有资格做一个名流,这种互相依赖的关系恐怕永远都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