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黄昏的咽喉


    时间:2022-06-23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黄昏的咽喉

    她走的是学术路线,研究范围从古典文学逐渐扩展到当代文学,以批评为主,笔名写诗。那次聚餐我念的几句话,是她改写屈原《楚辞九歌山鬼》诗句:

    今天,它挂在岩石上。

    看看能不能干一两件回忆。

    山风追蚂蚁。

    蠕虫附着在你残缺的身体上。

    就像有人走在空旷的山谷里。

    你终于明白了。

    黄昏的咽喉

    只是下雨而已。

    饭后,我和她联系越来越多。有时候我去她工作的研究所取稿,或者她来办公室交稿,自然我们一起去喝咖啡。她比我大几岁,我们毕业于同一所学校的文学院,很快就成了学姐。渐渐地,校园里除了追忆和谈论文艺,还涉及到私事。

    我们经常去办公室附近的一个小巷咖啡店。我习惯喝曼陀林。她有时喝咖啡,有时喝花茶。我一结束,就抽烟。她有一次在办公室听到我同事叫我“珍哥”。她很好奇我打扮成一个长头发和长裙的女人。我不知道为什么。

    我告诉她,“如果你生活在男人中间,你就得像个男人。男权主义构建的文学世界是女性的沙漠。大概是怕娇滴滴的女人经不起风浪,就把我们赶到闺房集中营,决定只能写花园的花,厨房的油烟,客厅的陈设,家庭的关系。他们写的是“大历史”,总是五四以来最惊心动魄的,把深埋在历史灰烬中的大时代的挽歌挖掘出来,直指宇宙的核心和人生的真谛.男人写的“雌雄同体”对于一个初出茅庐一无是处的‘女作家’来说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机制,抽烟是抵御那些臭小子的必要手段。"

    她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她非常感兴趣。

    “你应该知道我们办公室通风不好,夏天开空调更不透气。那些男生不管是坐着看稿子,还是站着说话,都在抽烟。我无处可逃,被熏成了熏肉。不过,豁出去了,他们抽,我也来个‘手牌’大家一起抽!”

    我“玉石俱焚”的论调引发了她的谈兴,她也积了一池苦水,借机倾吐。我们经常说得面红耳赤,有时因为英雄所见略同而面红耳赤,有时因为成长背景不同而产生无伤大雅的小争论。

    那时候,我们年轻,放肆。

    80年代中期,金石堂书店刚在汀州路开业,引人注目。诚品书店还没有诞生,大型连锁书店的网络还没有称霸台北的图书销售榜,出版业的黄金时光还在天上闪耀。某出版社推出的——套图书在售,全套30多册,一上市就热销一万套。员工开玩笑说,印书就像印钞票;武侠小说作家的销售报告必须用水果纸盒包装。大报依然掌握着决定一个作家或一本书兴衰的生死大权,而杂志和杂志看起来就像一个个小行李箱。他们敲锣打鼓庆祝建国,然后有的走遍天下,到不了大街就瘫倒在地,甚至有的还被当做垫脚石。上世纪80年代,社会“头痛欲裂”,长期忍气吞声积累的能量即将爆发,思想自由回归每一个大脑。用“精神核爆”来形容80年代中后期台湾省的社会活力应该不为过。

    在此之前,今天回想起来,台北的文艺风采,雨露遍布通衢大街小巷。星星咖啡馆是上一代作家的爱情驿站。到了我这一代,随着城市新行政区的发展,风格独特的咖啡馆、茶馆到处都是,经常带来惊喜。店里肯定有一个话很多的老板。除了卖咖啡,他还安排了一个收藏区供自己享用。他喜欢和熟客聊天,交流人生奇遇。他不在乎你一天大部分时间只点一杯咖啡,免费喝很多开水,上厕所很方便。他还送自制饼干。在那些日子里,没有禁烟令。店里做采访做视频的,谈合作的,约稿的,写稿的,交流职场信息的,骂男朋友的,都是口吐白沫,音乐悠扬,伴着烟雾。这些常客几乎把这个地方当成了自己书房或者办公室的延伸。有时候,老板需要充当接线员,请人在柜台接电话谈生意。这些地区就像未被社会轮胎碾压、不善于计算盈亏的肥沃三角洲,位于溪流的末端,前面是无边无际的大海,后面是广袤的土地。冲积扇上到处飘扬着野芒,各色水鸟飞起落地,自由觅食,嬉闹或认真决斗。

    那时候没有互联网和手机,只有书信、报纸、书籍和杂志,是手工生活走到最后阴影的年代。我们生活在其中,趾高气扬,充满自信。我们无法预言,在20世纪末之前,科技文明会以吞噬的方式,吞噬掉我们这一代人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和情感生态,以至于在任何季节,在任何一条我们践踏过的街道上,我们都会看到一切都是新的。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