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让“我”消失一会儿


    时间:2022-06-22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让“我”消失一会儿

    一个

    每天用的最多的人称代词应该是“我”。作为存在的主体,“我”无时无刻不在显示着存在,除了睡觉。日常说话做事都是以“我”为中心。现在有个新词叫“刷存在感”,突出了“我”的存在。被遗忘被忽视的感觉是无法忍受的痛苦。

    但是,有时候还是让“我”消失一段时间比较好。

    一个周末,我从家里出来沿着民心河散步,走进了河边的一个小公园。天还是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了,公园里也没什么人。我转过身,坐在椅子上。世界突然安静下来。不远处,一个中年妇女正在打太极拳,动作缓慢。时间突然拉长,变得缓慢。远处的工地传来夯土的声音,周围树上叽叽喳喳的鸟儿也越来越安静。

    我惊呆了,脑子里什么都想不出来。突然,眼前的景象一片虚幻,我恍惚了。我不知道我在哪里。“我”离开了我,消失了,只留下一具尸体,一个木雕和椅子上的一个泥胎。时间也许只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但足以让我沉醉,享受。这短暂的时间,成为永恒。原来“我”的短暂消失是如此美妙。

    2

    佛教讲“无我”,中国哲学讲“忘我”,都是说“我”暂时不存在。其实不管怎样,“我”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被主观意识压制了而已。

    心理学大师王阳明说,深山里开落的花树,因为我们看到了,欣赏到了,就有了存在的意义。否则可以说根本不存在。

    103010云:“出名在乎无私,所以对了就忘了自己。天地成,圣人济。”过分强调“我”的存在,会导致忽视他人或周围的一切,也就是自私不会有所成就。世界是由无数个“我”和事物组成的。如果任由个体的“我”翱翔,就会挤压他人和事物的空间,导致倾斜和偏差,结果会很惨。

    辛弃疾写道:“我见青山多娇,料青山见我如是。”地球上多么和谐温馨的自然景象。山民相融,远近互构,物我皆美。这个“我”温暖,有趣,平和,还有点自我放纵。马克思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你赌对方什么,对方就有什么反应。

    有一个小故事,苏轼喜欢谈论佛教和禅宗,与禅师佛印关系密切。一天,苏轼访问佛印,问佛印:“你认为我是什么?”佛印:“你是佛。”苏大岳。佛印问:“你认为我是什么?”苏轼故意刁难佛印,说:“你是一坨屎。”佛印保持沉默。苏轼回家后,自豪地告诉苏小妹这件事,说他掐死了禅师佛印。苏小妹摇摇头,说道,“兄弟,你的水平太低了!禅师佛印心中有佛,一切都是佛;你心里有屎,看别人也是屎。”苏轼脸红了,羞愧万分。

    把“我”放低一点,看起来小一点,有时候从公众中消失,把自己放逐,消失一段时间,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