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奇怪的哲学王子


    时间:2022-06-21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奇特的哲学王子

    一个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是犹太人。他的父亲是个商业奇才,用了30年的时间从一个普通的绘图员成为“钢铁大王”,基本垄断了整个奥匈帝国的钢铁行业。他们家的财产是世界一流的,他们在维也纳的住所极其豪华。外国人称之为“维特根斯坦宫”。

    维特根斯坦的父母有很深的艺术修养,喜欢资助艺术事业。许多艺术家是他们家庭的客人。这种氛围也影响了维特根斯坦,他从小爱好广泛。除了是个哲学家,他还能演奏多种乐器,尤其是单簧管。你可以用口哨吹出交响乐的整个乐章。此外,他还喜欢飞行和机械,拥有一项改进螺旋桨的专利,为后来发明喷气发动机做出了贡献;战斗,并成为中尉,因为他的勇敢;独立设计的现代风格的房子,从门锁到铰链都力求完美,整个房子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发明了一种墙壁涂料;能雕刻出漂亮的半身像;作为药剂师,生产的药品质量出众;担任医学实验室助理,设计了新的医学实验方法;编了一本小学生用的字典……22岁的时候,维特根斯坦对数学产生了兴趣。那一年,罗素39岁,正值思想巅峰。维特根斯坦去了英国剑桥向他学习。

    23岁时,维特根斯坦在剑桥学习,罗素是他的导师。罗素听说他没上过逻辑课,就安排了一个逻辑学家和一个国王学院的主任给他上课。

    结果后来维特根斯坦对别人说:“我在第一个小时就发现他没什么可教我的。”老师还很生气地跟别人抱怨:“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给我上了一课。”

    罗素特别喜欢维特根斯坦,称赞他是“传统上认为的天才的完美典范”。

    他没有辜负罗素的期望,很快就与罗素并驾齐驱。2

    维特根斯坦25岁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小时候做过疝气手术。他本可以置身事外,但这哥们居然利用家族关系把自己放到了第一线。战争开始后不久,军官发现他懂数学,于是被任命为炮兵,驻扎在后方。很长一段时间,他只负责坐在办公室里,做一些无聊的文书工作。他几次自愿被调到步兵团。

    维特根斯坦的要求无异于主动找死。军队自然不能理解他的要求。

    维特根斯坦在后方待了很久,后来战事有变,他才真正被调到前线。

    在前线,维特根斯坦主动去最危险的观察哨。他参加了许多残酷的战斗,每次都非常勇敢,所以他不断得到提升。最后,他成为了一名军官,并获得了许多奖章。

    战争期间,维特根斯坦学习哲学,并开始构思他的作品《逻辑哲学论》。他一边战斗一边写作,把自己的哲学思想记录在笔记本上。后来,他被意大利军队俘虏。据说敌人抓到他的时候,他正骑在枪架上,吹着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然后他被关进了战俘营。

    后来,伤寒在战俘营中蔓延,许多人死亡。维特根斯坦的家人和凯恩斯以及其他朋友都为他担心。他的家人秘密工作,让医生宣布他的身体状况不适合长期监禁。他觉得自己太不道德了,在同伴被释放前拒绝出门,坚称自己完全健康。

    维特根斯坦在战争结束时被释放,时年30岁。这时他也写完了《逻辑哲学论》。三

    这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他继承了一大笔遗产。但是,他做了一件非常惊人的事情:一拿到财产,他立刻把所有的钱都给了他的兄弟姐妹,不要任何钱给自己。公证员不相信世界上有这种事。维特根斯坦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宣布他的决定,然后才把它完成。

    然后维特根斯坦下乡当小学老师。一开始教育部门把他分配到一个比较繁华的镇上,他很不满意。在他的强烈要求下,他被调到最贫困的山区去教书。

    世界上最有天赋的哲学家之一,放弃自己所有的财产去穷乡僻壤教自己的孩子,这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

    当时有人问他为什么把钱给家里人,却不给穷人。维特根斯坦回答说,金钱剥夺人,他的亲人已经跌得够惨了,再跌下去也没关系。

    维特根斯坦把自己献给了乡下的学生。他为孩子们编写字典,爬雪山为他们摘水果。他给孩子们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给他们读文学大师的作品,给十一二岁的孩子教高等代数和几何,让他们学习如何制造机械,带他们去郊游和参观。有一次,村里的羊毛加工厂机器坏了,工人们束手无策。他一言不发地四处看了看,然后让四个工人拿着锤子,按照节奏在指定位置敲打机器,机器奇迹般地好了。这让当地人对他大为佩服。

    维特根斯坦也有不光彩的一面。他打孩子,他父母甚至把他告上法庭。经法院考试后,他结束了小学教师生涯,离开农村,回到维也纳,成为一所修道院的普通园丁。四

    过了一段时间,维特根斯坦萌生了研究哲学的想法。他决定在40岁时回到剑桥。他已经死了。

    无分文,到剑桥还是靠罗素的资助。     维特根斯坦继续念博士。缴纳学费之后,他已无法维持生活。在凯恩斯的建议下,他向剑桥申请津贴。但是剑桥方面难以理解这事儿:“你家可是世界富豪啊。”     于是,发生了如下尴尬的对话。人家问他:“有别的金钱来源吗?”他回答:“没有。”“有能帮忙的亲戚吗?”他只好回答:“有。”     好在有很多理解他处境的老师。在他们的积极帮助下,这个曾经的超级大富豪终于得到一点微薄的津贴。后来,维特根斯坦发现用不着读完书,只要交一篇论文就可以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就把那篇《逻辑哲学论》交了上去。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