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搞砸我的葬礼
时间:2022-06-20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很少有人总是想象自己未来的葬礼会是什么样子。
豆瓣社区有个问题:你希望自己的葬礼是什么样的?排名第一的评论是:不要办葬礼。我的身体也非常“社交恐惧”.
前几天,社交媒体被老布什的葬礼刷屏。据说老布什想要一个快乐的葬礼,他早就开始安排了。他让自己的老朋友、美国前参议员艾伦辛普森早早拟好悼词,并对他说,“希望你能幽默一点”。他在三年前邀请加拿大前总理布莱恩马尔罗尼(Brian mulroney)参加葬礼。我的儿子乔治w布什也向他保证过这一天会很快乐。
现实如他所愿——华盛顿,2018年12月5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国葬仪式上,没有眼泪。87岁的艾伦辛普森蹒跚着走上舞台,环视了一周。他的第一句话“放松,乔治说我只有10分钟”,引起观众哄堂大笑。最后一位演讲者乔治w布什至少制造了十次全场笑声。
艾伦辛普森说老布什喜欢听笑话,而且越多越好。活到第94岁,旧病相互侵袭,帕金森病、肺炎、支气管炎、血液感染交替而来,但他依然快乐地活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天。老布什在弥留之际仍然保持着他的幽默。贝克的妻子走上前去,把手放在布什的额头上,对他说:“我们非常爱你,首长。”老布什睁开一只眼睛,俏皮地回答:“好吧,你最好快点。”终于,他接到了小布什的电话,留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句话:“我也爱你。”
这样的人当然值得有一个温馨美好的葬礼。
皮克斯的漫画《寻梦环游记》中,人会死三次:第一次,身体机能停止运行,生理上被宣告死亡;第二次,别人来参加葬礼,在社会上宣布死亡;第三次,当世界上没有人记得他的时候,那才是真正的死亡。如果是这样的话,老布什的葬礼肯定会推迟他的“真正死亡”,因为人们在葬礼上对老布什的回忆简直感人至深。
美国人和中国人对葬礼的理解不同,中国人的葬礼往往是悲伤而温暖的。我参加过两次我所爱的人的葬礼,我的祖父在初中,我的祖母在大学。
初中的时候,因为我爷爷得了癌症,去世前饱受各种疾病的折磨。所以当他真的走了,对我的影响已经被期待已久的结果抹平了。作为童年记忆中最“隆重”的葬礼,有些片段永远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人们悲伤的表情,堵塞小区街道的花圈和车队,成年人的哭声,以及前往墓地的漫漫长路。
从那以后,葬礼对我来说就不仅仅是一个名词了。我经常回忆起和爷爷一起度过的时光。很久以后,我终于知道,那个人再也回不来了,节点就是葬礼。等到外婆葬礼的时候,我已经成年了,需要参加葬礼了。然而,当悲喜响起,悲伤暴露在空气中,压抑已久的情绪需要再次爆发。那一刻,一种荒诞感油然而生,对逝者的依恋和不舍迅速抽离。
参加亲朋好友的葬礼真的是人生中最糟糕的时刻之一。陆续去了一些人的葬礼:同学的父母哭着把PSP和限量版耐克鞋和骨灰盒一起埋了;在国外意外死亡的朋友的葬礼,随着家人的晕厥戛然而止;长辈的后人一路跪着,每个人都需要两三个人搀扶……这些悲伤,超出了丧事的负荷,每次出殡后都要耽误好几天。不仅仅是为了逝者,更是为了葬礼上释放的悲痛本身。
中国人的葬礼大多是苦涩的,所以我们应该极度悲伤。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的是职业送葬者的经历。葬礼前,专业的哀悼者会向死者亲属询问死者生前的事迹,为每位死者“定制”一个悼念词。但伤心的话到最后都差不多:逝者在外辛苦,养儿育女难.
但是一个人的一生怎么可能用短短的几句话来概括呢?很多人一辈子都在回避谈论和思考死亡,所以当死亡真的来临时,他们就失去了坦然面对的能力。正是因为爱和羁绊,世界才如此温暖,让人留恋。也许这才是葬礼应该表达的。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