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用别人的眼泪当盐
时间:2022-06-19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最近看了《毛姆传》,才知道这个世界名为《月亮与六便士》的英国大作家是个口吃者。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他一直住在他叔叔家。可能是抑郁紧张引起的。他患有口吃,这使他在周围的人中很显眼,经常被其他孩子嘲笑。这让他更加敏感、害羞、愤怒和恐惧,生活在无尽的痛苦和羞耻中。有一次,他和叔叔去伦敦,叔叔滞留,让他自己回去。他去火车站排队买票,但最后轮到他时,他结结巴巴地说不出要去哪里。后面的人等得不耐烦了。两个人把他推开说:“我们不能等你一晚上!”毛姆不得不再次排队。他永远记得这个可耻的时刻,所有的人都盯着他。
这让我想起了我的童年。我们村里有个男生,说话结结巴巴,我们叫他“紧巴巴的人”。他几岁的时候,母亲难产去世,家里很穷,父亲没有再嫁,日子过得很惨。他衣衫褴褛,说话结结巴巴,于是就不上学了,每天去田里放羊。我们都瞧不起他。当我们看到他时,我们像他一样口吃。他气的脸红了,结结巴巴的越来越多,逗得我们哈哈大笑,非常开心。
想一想几十年后,跨越时空,嘲笑毛姆的孩子中难道没有我吗?
哲叔本华说,“每个人心里确实都有某种野蛮的野兽。一有机会就张牙舞爪,肆意咆哮,害人不浅。”我们可能会忽略这一点。童年的恶作剧似乎印证了荀子的观点,即人性本恶。当时可能是无意的伤害。然而,虽然受过教育的成年人并没有在有生理缺陷或残疾的人面前表现出野蛮的“兽性”,但同情和怜悯难道不是另一种伤害吗?潜意识里可能存在一种居高临下的优越感,拿别人的眼泪当盐,让自己平凡的生活变得有味道。
著名的毛姆不再需要人们的同情,而是被人们所敬仰。老家的小朋友年纪大了,还口吃,生活也改善了很多,也不需要我同情,但是对不起。所有人都是生来平等的,有缺陷或残疾。有的人是身体上的,有的人可能是心里的。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