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之上
时间:2022-06-19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我的朋友云是一个香港影迷。她上大学的时候看了八九十部港片。她总结了一个规律:港片有三分之二,不同长度的天台拍摄。
追捕场景、窃听场景、狙击枪伏击场景、烟头熄灭时兄弟间的推心置腹的谈心场景,甚至高潮中的直升机生死搏斗场景,都是天台上不可或缺的拍摄场所。天台的悬崖,看似无路可逃,也可能酝酿瞬间反转。港式浪漫片也少不了天台桥。在天台拍戏比在珠宝店或者游乐园拍有趣多了。在天台拍分手比在办公室或厨房拍更凄凉。
天台上,风大浪急,光影纹理十分粗糙,巨大的净水箱像个庞然大物一样潜伏着。这些似乎和灯红酒绿的香港是完全不同的世界。在这里,少年与他的伙伴交谈,他的衣服像鸟的翅膀一样飞起来,他充满英雄主义地想象未来.也许,几十年后,当他头发花白的时候,他可以再去天台,吹嘘他和老伙计的生活,以及他是如何跌跌撞撞地走过在这里哭泣的那一刻,决定好好活着,从此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英雄。
香港那个地方我去过不止一次,高楼如崖,窗户如蜂窝。到了晚上,成千上万的灯从山谷深处排列到天空,仿佛能与星星相连。只要是在天台上,风和阳光应该都很强。
同样是在高楼林立的日本,天台早已被不按常理出牌的“90后”占据。日本的大都市人口密集,生活空间狭小。“60后”年轻的时候,每天用拳头打拼,做一个从文员到总裁,从工程师到总裁的梦。为了买下一个局促的专属庭院,过上离市中心一个多小时车程的中产阶级生活,他们甘愿将自己嵌入公司运营的庞大机器,成为一颗螺丝钉。然而,“90后”并没有长期把这样的生活作为自己的理想。他们拒绝父母的常规生活,发誓要用自己的心去生活。很多“90后”自由职业者通过设计游戏、画插画、做美女主播或者电竞解说,或者在寿司店切鱼做饭来支付日常生活开销。收入不高也没关系。东京大阪那么多屋顶板房出租,租金比正经房子便宜多了。虽然冬冷夏热,但好在一出板房,外面就有一个空空的天台,可以看星星,生火跳舞,踩着滑板到处走,想象自己住在山顶,吹着白居易和村上春树的风。
朋友云留学后,在日本做了两年社工。她的主要任务是参观屋顶棚屋,与屋顶租房者聊天,以防止他们长期与世隔绝,精神状态和社交能力出现问题。
她一次又一次地走访天台“原住民”,发现政府官员的担忧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存在。“90后”年轻人对自己的选择非常满意。他们被迫躲在屋顶上,并不是因为他们穷困潦倒。相反,他们是来打水做饭过自由生活的。一个叫藤本一郎的男生指着屋顶下的灯光对云说:“如果我想按部就班地生活,那是很容易的。在这里。但如果我想过一种可以冥想和疯狂玩耍的生活,那就不容易了。我得想想我能承受什么,我能承受什么。”
电影《海上钢琴师》中,出生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的天才钢琴家1900,坚持不踏出船舷,在陆地上踏踏实实的生活。他一生都在海上度过,直到和“弗吉尼亚”号一起死去。人们认为他是愚蠢的。众所周知,在1900的眼里,痴迷于岸上盛宴的人并不傻。屋顶上的人和屋顶下的人的区别,类似于1900年岸上的人。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