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择手段》追梦之路
时间:2022-06-19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你身边有那种为了实现梦想不择手段的人吗?如果有,你会如何评价他们?相信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的人不会得到什么好的评价。在人类科学史上,有一个例外。他对梦想的“不择手段”的追求极大地影响了现代历史,但换来的却是赞誉多于指责,这个人就是“登月之父”沃纳沃纳冯布劳恩。
沃纳沃纳冯布劳恩于1912年3月23日出生于德国。从出生的那一刻起,这个冯叶就注定了他一生的吃喝: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德意志帝国的男爵兼农业部长,母亲出生在一个外交世家,出身于六门外语。当然,在这样的“高富帅”里是很难好好学习的,所以冯叶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可以用一塌糊涂来形容,他特别讨厌那些浪费大脑的数学和物理。
然而,在13岁的时候,年轻的冯叶读了一本书,这本书改变了他的命运:——,《飞向星际空间的火箭》,作者是火箭先锋赫尔曼奥伯特。这本书大胆预言人类将来可以乘火箭登上月球,冯叶被这个大胆的梦想迷住了。
然而,oberth认为人类至少需要一个世纪才能实现这一壮举。即便如此,仍被大多数人认为过于乐观。年少轻狂的冯叶感到有些气馁:难道我这辈子看不到人类登上月球吗?于是一个疯狂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诞生:我要用我的力量来加快这个进程。
只有轻浮的纨绔子弟才敢许下这样的野心,也只有上天保佑的天才才能实现。幸运的是,韦恩赫冯布劳恩两样都有。在设定了一生的目标后,冯叶努力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他顺利考上柏林工业大学,成为偶像奥贝特的学生。他只用了四年时间就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的学业。
那是1934年,希特勒上台了。聪明的冯叶嗅到了政治的味道。他对纳粹宣扬的思想毫无兴趣,但他认为这是实现梦想的好机会。于是他在博士论文中极力描述火箭的军事价值,真的成功吸引了希特勒的注意。希特勒两次召见这个22岁的小伙子,冯叶试图在他面前描述由火箭制成的“远程加农炮”(导弹)的威力。至于为了送人上月球而研究这些,他当然没有对这个战争狂人说一句话。
希特勒被冯叶的成功愚弄了。他提拔冯叶为V2导弹项目的技术总监。在随后的11年里,冯叶利用希特勒给他的资源做了大量“私人工作”,收集了大量有关太空项目的第一手资料。
1945年,纳粹德国已经不在了,聪明的美国人发起了抢劫德国科学家的“回形针”行动,韦恩赫冯布劳恩是名单上的第一个。但出乎美国人意料的是,在他们发现之前,冯叶主动“投降”,并表示愿意积极配合。他还同意在战后成为美国公民,帮助美国对抗苏联。当然,私下里,冯叶仍然想着把人送上月球的梦想。
果然,机会很快又来了。苏联在卫星和载人航天工程上坐上头把交椅后,美国开始担心了。1961年,新当选的肯尼迪总统任命冯叶为他的首席科学顾问。他们第一次见面的第一个问题是:“美国如何在太空竞赛中赢回一座城市?”
筹划了半辈子的冯叶终于透露了他的人生理想:“把人送上月球!”肯尼迪立即批准了,于是阿波罗计划启动了。对于财大气粗的美国来说,该计划也是一只前所未有的吸金猛兽。曾经,该项投资竟然占到了美国科技研发经费总额的20%,冯叶最终用这些美国人的“血汗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1969年,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与oberth预测的时间相比,人类登月早了半个世纪。谁能想到,正是这个轻浮少年的“自私”,促成了这场“太空大跃进”。
韦恩赫冯布劳恩的一生是神奇的。是的,他既不忠于希特勒,也不忠于肯尼迪;既不忠于祖国德国,也不忠于后来宣誓效忠的美国,甚至也不忠于全人类和世界和平。但他却如此忠于自己儿时的梦想,并为之奋斗一生,最终实现了。这是一个只属于天才和野心家的励志故事。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