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诗歌

    沉默中的悲伤


    时间:2022-06-18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1986年4月26日下午1点23分,位于乌克兰基辅以北11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刹那间,1200吨的顶盖被掀掉,火花从裂开的缝隙中飞溅出来,携带大量辐射粒子,喷向空中数公里。这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核事故,其影响远远超过1945年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原子弹。

    切尔诺贝利

    在最近热播的HBO迷你剧《切尔诺贝利》中,这一爆炸时刻以一种美丽而绝望的方式呈现出来:一个耀眼的光柱在核电站上空升起,居民们被它吸引,纷纷走出家门。男人拿着伏特加,女人穿着裙子推着婴儿车。在光的慢动作中,灰尘正悄悄地落在他们身上。——是核泄漏产生的放射性尘埃,他们却不知道。

    第一部电影中消防员和他妻子的故事来自女作家S.A .阿列克谢耶维奇1997年写的非虚构作品《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当天,只穿了一件衬衫灭火的丈夫瓦西里遭受了1600伦琴的巨量辐射,被送往莫斯科接受隔离治疗。他的妻子露丝米拉(Ruth Milla)一直站在他身边,尽管所有人都告诉她,“他不再是一个人,他是一个核反应堆。”

    她看着他开始改变,每天都和前一天完全不同。全身颜色从蓝色、红色到灰褐色不等,皮肤开裂,全身长满疮。每天排脓排血25到30次。只要转头,一束头发就会留在枕头上;最后,身体组织开始解体,骨头晃来晃去,肺和肝的碎片从她的嘴里跑了出来。她不得不用绷带把双手包起来,然后拿出来.

    十四天后,瓦西里去世了。这一年,露丝米拉23岁。结婚没多久,他们去商店都要牵着手,街上的路人都对他们微笑。

    露丝米拉的口述由阿列克谢耶维奇写在《切尔诺贝利的悲鸣》开头。按照20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作家的说法,是“和莎士比亚一样伟大”。3年来,她四处旅行,采访这场灾难的幸存者:核电站的工人、科学家、政府官员、医生、士兵、直升机飞行员、矿工、难民、搬家的人……并将这些“切尔诺贝利人”的声音汇集成一部普通人的历史。

    在这些控诉中,有被历史压成铁板一块而模糊不清或不屑一顾的影像和声音:鸡冠变黑,牛奶变成白粉,被人类遗弃的动物四处游荡;官僚集团充斥着无知和傲慢。“比起核武器,人们更害怕他们的上级”;从阿富汗战场逃出来的士兵现在正在反应堆附近的森林中吸收辐射。死的时候肿的像水桶,黑的像黑炭。当机器人被过多的辐射麻痹时,“清洁工”喝了两杯伏特加后投入战斗,“用铲子与原子战斗”…

    五年后,苏联解体。因此,阿列克谢耶维奇呈现的不仅仅是灾难的历史,更是苏联剧变前的历史。

    33年后,切尔诺贝利已经成为一个无声的遗迹。邻近的普里皮亚季市已成为“鬼城”,100年内无法住人;13万居民成为核难民,终身无法回到家乡;60万救援部队在过去的20年里有超过一半的人死去,剩下的人将在余生饱受病痛折磨。同样沉默的,还有扑朔迷离的伤亡数字,事故原因,身患癌症的孩子,被政府抛弃的贫病交加的昔日英雄……

    历史叙事永远无法还原过去真实的历史图景。HBO和阿列克谢耶维奇都有自己的“见解”和“偏见”。但他们都在努力抵制人们对切尔诺贝利的遗忘。3354那晚核电站上空耀眼而令人恐惧的大火,让我们再也无法温柔地走进历史的黑夜。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


    • 用户名:
    • 密码:
  • 验证码:
  • 匿名发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