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为什么需要神仙帮忙?
时间:2022-06-17 来源: 作者:[db:作者]  浏览次数:
重读《西游记》,我突然发现,孙悟空从郭华山到佛经的旅程,只是一个人从童年到成年的心路历程。
他在花果山的那些年,就像我们孩子经常玩的游戏。“你看他一个个:跳树爬枝,摘花找果;扔弹珠、飞流;跑沙窝,造佛塔;捉蜻蜓,泼蜡虫,合神拜菩萨;拉葛藤,编草……”扔弹珠、激流,相当于我们小时候玩的扔石头的游戏;跑沙窝,建宝塔,类似于我们玩的飞机跳伞。在孙悟空的这个时期,很多英雄行为都以孩子般的无赖为特征。
只举两个例子。
首先,当他从学习艺术回来时,他发现郭华山旁边的魔鬼化身压迫他的猴子孙子,所以他去理论。第一次,孙悟空赤手空拳,不到四尺长。平心而论,这两个人是赤手空拳打起来的。孙悟空是怎么打出来的?
妖王被悟空剪短,打在胯下,扭了几根筋,重重一击。完全是幼稚的玩法:拉出来威胁,打裤裆,挺流氓的。杀死混世魔王只是孙悟空大开杀戒的一个插曲。
第二个例子是他去了东海龙宫。说是“借”武器,但看中定海针后,想“借”一套盔甲。东海龙王说我真的没有这个。孙悟空说:“如果我真的不行,我就跟你试试这块铁!”这里的不合理就更明显了。
接下来的书的第一个高潮,3354年,孙悟空在天宫大闹,是他孩子气的胡说八道的巅峰。
孩子的心智和头脑,超人的能力和武功,两者结合在孙悟空身上,形成了一个可怕又迷人的矛盾。于是他利用这种矛盾的力量在天宫闹事,效果当然是惊天动地。
他在天堂大吵大闹的行为赢得了大人和孩子的同情和赞赏。小孩子很理解孙悟空,因为他有把气撒在自己身上的能力。任何委屈和委屈都可以用最放纵的方式解决,很有日本人的味道。大人们羡慕孙悟空。他肆无忌惮,很像他心中向往却又不可能的自己。他鲁莽的背后是什么?是他非凡的能力。
孙悟空不客气,从不招待,在被压在五行山脚下之前,过着真正的“小”生活。他以为自己有一技之长,得罪了谁也无所谓。他是个无赖,自私,虚荣,易怒,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被压在五星山脚下后,他的心态终于发生了180度的转变。
当他成为佛经组的一员时,我们发现他已经走到了过去的对立面。
他被带入主流,成为“又红又专”的专业人士,服务于天界、人间、佛教界。他的事业有“红头文件”,得到多方支持。他与之对抗的刘二猕猴、牛甚至白原本都是他的同道中人,却最终因为留在了魔界而成为了他的敌人。
取经途中,孙悟空常常不自觉地为自己在“妖界”的地位感到羞耻。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之后,他被唐僧赶走,回到了郭华。当猪八戒去郭华山邀请他回来时,他半路上下海清洗自己。他自称这几天对小妖精有点生气,怕师父是个爱干净的人,会嫌弃他。
经常有人问:为什么他取经途中经常需要各路神仙的帮助才能制服那些妖怪?
因为取经途中的孙悟空已经是一个队伍中的成年人了,在天宫大闹一场的时候也不再是单一的个体了。
成年人在职场中最需要什么?是资源。个人业务能力很重要,人脉和资源也很重要。
在镇远大仙毁人参果树一章中,孙悟空到蓬莱仙境找福禄寿三星,到方丈仙山,找东华大帝,到瀛洲找瀛洲九老。孙悟空走了一圈又一圈。这个圈子不仅仅是人参果的宣传,更是一次与仙界牛人的接触之旅。孙悟空的人脉资源就是通过这个事件聚集起来的。
在向孙悟空取经的路上,口头禅依然是“何必拿气在别人喉咙下”,但他此时的骄傲,是因为有主流社会做后盾。不守规矩只是一种姿态,一种外在形式。一切都在变化,他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成年人了。
本文来自华纳娱乐文学网 转载请注明
上一篇
下一篇